成功案例
最新案例

亚星固定资产管理规定十篇

更新时间:2024-03-22 21:13点击次数:
 亚星固定资产管理规定十篇办公室负责固定资产采购、使用分配、转移、报废和清查,同时做好固定资产台帐、卡片的建立,指定专人负责管理固定资产。计财处负责固定资产总帐的登记,并协助办公室进行固定资产清查。  各处(室)提出书面申请,注明需要采购物品的数量、规格,报请办公室和计财处审批。采购由经办人和处(室)长签字,填写固定资产登记表,报送办公室主任签字报销,最后由办公室建立台帐和卡片,并由计财处登记固

  亚星固定资产管理规定十篇办公室负责固定资产采购、使用分配、转移、报废和清查,同时做好固定资产台帐、卡片的建立,指定专人负责管理固定资产。计财处负责固定资产总帐的登记,并协助办公室进行固定资产清查。

  各处(室)提出书面申请,注明需要采购物品的数量、规格,报请办公室和计财处审批。采购由经办人和处(室)长签字,填写固定资产登记表,报送办公室主任签字报销,最后由办公室建立台帐和卡片,并由计财处登记固定资产总帐。

  2.不在政府采购范围但总价超过5000元物品,由办公室牵头、计财处和纪检监察人员全程参加组织招投标。

  1.固定资产的保管以“谁使用谁保管”为原则,使用人是第一保管人和日常保养人。在使用人发生更替时,应及时办理固定资产移交手续。

  2.处(室)长是处(室)固定资产保管监督人,处(室)长调动时应办理好本处(室)固定资产移交手续。

  凡列入固定资产的物品转移(指移交产权或使用权)权限在办公室,转移时需填写固定资产转移登记单,并须接收人签字、加盖接收单位公章。

  固定资产需要报废时,应由各处(室)提出书面申请(说明报废理由),经办公室主任批准后,将报废物品和相关附件交办公室入库,最后由办公室会同计财处共同向市财政办理报废手续。

  根据市财政的有关规定,固定资产要定期进行清查。由办公室、计财处和监察室共同组织清查,做到帐物相符。具体清查工作由办公室负责安排。

  独立学院中的固定资产是整个独立院校资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指投资方投入的资产。独立学院要想持续长久的发展下去,不仅要进一步的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在一些外在的硬件设施和内部环境的条件,也都要有很大的提高和改善。如学生的住宿条件、教室的教学设施,以及一些必要配备的多媒体教室、语音教室、实验室等都需要一应俱全。因此,独立学院的固定资产维持着整个教学、行政等诸多活动的重要物质保证。

  独立学院固定资产管理大多数存在以下情况:一是母校购置母校管理;二是独立学院购置母校兼管;三是独立学院购置和管理。由于这三种情形的存在,固定资产在登记、录入、验收、调拨、报废、盘点、清查等管理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缺陷。

  1、缺乏高素质的管理人员,管理手段落后、管理人员交替、工作程序不规范。由于独立学院的办学历史还不够悠久,大多数独立学院来为有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固定资产管理的相关工作也随之由管理机构的人员兼任,或挂在财务部门兼管,或挂在教务处或实验中心分管。对于这些没有相应的管理机构和专业的管理人员,没有一套完整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来规范和支撑这个制度。导致固定资产在登记录入、账帐管理、账实管理、账卡管理等方面不健全、不完善、权责划分不清。缺乏专业管理人员,能力也相对比较弱,固定资产的归类、建账、记账等工作不够专业和准确,使得固定资产管理的资料和信息存在遗失现象,造成了固定资产管理效率偏低。

  2、固定资产界限模糊、价值标准偏低、资产闲置浪费严重、使用率较偏低。我院固定资产的定义:是指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800元(含800元),一般设备的单位价值在500元(含500)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来物质形态的资产;另外单位价值虽不足规定标准,但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均应作为固定资产。就固定资产的一般定义上存在着几处缺陷:首先,没有正确规定每种使用设备准确的使用年限;再次,规定的单价不满规定标准的大批同类物资中的“大批”没有具体化的标准。由于规定中的固定资产单位价值偏低,已经不再适合目前我国的物价水平。

  固定资产中的规定标准是随着时代经济的发展,逐渐不再符合目前我国新形势下的独立学院中的标准。因此,使得固定资产总价与财务总价的核算中出现一些偏差,严重的影响到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不利于独立学院中固定资产的管理。

  3、财务制度与固定资产管理管理制度不协调。我院财务部门成立了“固定资产管理科”,主要从事的是固定资产管理的帐务工作,即核算固定资产的数量和总价值。而真正从事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部门却挂牌为“设备供应与维修科”。主要从事的是固定资产的录入、登记、核算、验收、打印固定资产标签亚星、调拨、盆点、清查等日常管理工作。由于财务制度与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不协调,导致财务总账过多的大于固定资产总账。

  根据教育部颁布《高等学校固定资产分类目录》将固定资产分为16类;《高等学校财务制度》第三十二条将高等学校的固定资产为6类。由于独立学院中的财务制度与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划分标准不同,使得两个部门对固定资产管理按照各自的标准进行,两种制度之间的差异性,严重的影响到了日常工作中对独立学院中固定资产的管理。

  4、独立学院中固定资产的验收不真实、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意识薄弱。独立学院的固定资产是体现独立学院强弱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独立学院的不断发展,涉及到的资产种类越来越繁多、数量也越来越大,管理起来的难度也随之增大。加之,大部分的独立学院都没有一个明确的固定资产管理的执能部门来制订和执行这个制度,导致固定资产在验收这一环节忽视。由于独立学院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相对薄弱,缺乏对固定资产的申请、审批、采购、验收、登记、变更、报废、清查等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从而导致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着漏洞。验收不真实、数据修改频繁等现象存在。

  1、完善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提高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是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标准和行为准则。因此,有一套完整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将是独立学院必要的法宝。定期对固定资产管理人员或二级管理人员进行专业性的业务培训,有意识的提升其专业知识和管理水平,以确保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准确有序的进行。

  2、利用现代化的管理软件,提高固定资产管理的工作效率。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的使用已经遍及各行各业,在固定资产的管理中采用计算机先进的管理软件,有利于改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如数字化的校园、网络版的固定资产管理软件,不仅提高了固定资产管理的工作效率,也节省了大量的人力资源。

  3、改进和改善会计核算制度和方法。由于会计核算方法的不统一,使得固定资产在管理中存在着核算不明确等问题。如U 盘、话机、内存等,会计部门纳入固定资产管理范畴,而固定资产管理归类为低值易耗品。要改善核算方式尽可能的统一其固定资产的核算标准。有利于固定资产在核算中的标准化,明确资产总量。

  本文针对我院固定资产管理中出现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揭露和分析,在问题中找出阻碍固定资产管理规范化的因素所在,针对这些问题进行相应的对策,在解决中不断的规范我院的固定资产管理,以促进独立学院的继续发展。

  [1]王跃华,闫立金,邹玉娜,李志华.浅谈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问题[J].经营管理者,2011,(21) .

  在世界经济主体多元化的今天,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体系在项目预算和财务核算等方面都做出了相应的体系改革,其通过对比新旧制度的差异,不断创新,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并日臻完善。如何运用好新的会计制度,有效地规避财务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的风险,加强事业单位的管理成效已经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所以,对事业单位的新财务规则进行完善十分的关键。

  目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还处于较为初级的阶段。其在很多方面依旧存在一定的管理风险。而且传统的事业单位管理体系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在经济逐渐开始转型的今天,其表现的也逐渐地明显。所以,为了能够有效地提升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效率。现在很多企业已经开始采用新会计准则进行固定资产的管理,其不仅能够对管理的成本进行有效地控制,现在很多企业已经逐渐地采用多种管理方式进行管理,其大幅度的提升了资产的利用率。让资产管理的利用率得到全面的提升。

  对新财务规则进行全面的完善,不仅能够有效地提升固定资产管理的效率,而且还能有效地规避各种财务管理中的风险。在进行实际的管理过程中,新会计准则的内容也得到了全面的丰富,其让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具有更好地利用率,现金流量更加科学合理。所以,对新财务规则进行完善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资金更为准确。而且还能让固定资产得到更好地分配。与此同时,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也应该转变传统的观念,不断加深对固定资产管理的认识。在企业的管理工作中也应该把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当做重点工作来抓,确保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得到充分的落实。要转变过去不重视管理的老观念,提高思想认识高度,对企业思想管理工作重视起来,并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做好示范作用。通过这一转变要负责任的管理好我国国有资产中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为了加强管理效果,在管理工作中应该成立专门的鼓励资产管理部门或者委派具有专业管理知识的人负责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要严格按照相关法律规范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使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不断增值。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财务报表是为了促进会计的管理工作,其通过真实可靠的数据来直观地现出财务的整体状况,因此财务报表具有以小见大的特征,但是其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尤其是在审计数据不够精确的情况下,一些细节性的偏差往往容易“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体系要逐渐地完善。而且明确其会计报告的结构体系也十分重要.

  在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现金流量表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清晰明确地反映出在一定时间段内一家机构资金的增减变动。从使用用途进行分类可以将现金流分为三部分:经营、投资和融资。而且通过现金流量表还能清晰的反映出企业的部分现金流应用信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反映企业资金实力的作用。通过现金流量表在企业进行考核的时候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可以对一定时间内企业的现金转化、使用等进行综合评估,进而对企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目前对企业的薪金流量表进行编制时主要有两种方法可以选择,一种是利用工作底稿法,另一种是T形账户法。

  其也是结合新财务规则进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一种变革。而且,我们可以十分清楚的看到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的过程中,其现金流入以及流出的具体情况。结合新财务规则的内容。我们需要对现金流量进行全面的管理分析。对于其现金的变化情况也要做出具体的分析。只有这样,其现金流量的内容才能逐步被完善,从而对固定资产进行全面的管理。

  利润表是对财务状况的指标进行分析,在分析的过程中,其对收益率、报酬率、增值率以及利润率都有较为明确的体系划分。其收益报表是对其经营业绩的直观体现,然后报酬率则反映了整个企业资产投入的情况,其增值率则反映了现金流量的浮动情况。而利润率则是整个企业利润收益的财务分析。在新财务规则的执行下,利润表的核算体系也得到了极好的完善。其不仅能够让财务的收入以及支出都保持在一种平衡的状态,而且还结合新财务规则体系对事业单位利润表进行全面性的完善。同时,在利润表的整体体系中,新财务规则还增加了新的内容。其不仅包含了审计方面的规则,而且还将利润与成本进行统筹分析,这样利润的总体变化趋势就会更加地明显。而且在新财务规则下,信息使用存在的差异。在事业单位中,客户是最大的会计信息使用者。因此,就需要通过全面收益的方式向投资者提供资本发生变动的相关信息。从而让利润表的信息披露的更为真实,使得利润报表更为的精确,从而达到相应的固定资产的管理效果。

  通过构建新的财务管理制度,可以在原来财务制度的基础上进行高效的管理,而且管理脉络清晰。比如在货币基金管理制度中,通过新的财务管理制度可以对将投资分为长期和短期两种。而且对于企业人员的五险一金的缴纳和一些应缴纳的税款都会在财务管理中得到体现。对企业的每一笔资金使用都要做好管理,对流向、用途等要进行具体的记录,制作资金流动记录表,做好核查工作。通过新的财务管理制度可以更有效的对企业的资金进行规划和管理,进而提高企业的财务运行效率。一旦当企业内出现资金遗失或者账目不对的情况时,可以立即通过财务管理记录进行核查,进而保障企业资金管理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因此,在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对其管理层次进行明细化十分关键。

  同时要加强相关法规和制度建设,为企业的财务管理以及预算提供保障。在企业的很多项目管理中,如果预算方案与相关法规或者管理制度相矛盾,则会导致无法执行,进而为企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比如很多公司都管理人员都克扣下级人员的奖金等问题,这些在以前的财务管理中时不涉及的。所以在新制度下一定要加强这一体系建制。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十分重要,尤其是在新财务规则体系下。很多事业单位都对事固定资产的管理进行了全面的改革。所以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深层次的管理。对现金流量进行细节化,对管理规则进行规范化。只有这样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才能逐渐地科学合理。

  [1]薛琼,水文事业固定资产管理问题浅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0,(08).25-28

  [2]焦清,浅议事业单位如何做好固定资产管理[J],中国集体经济,2011,(06).36-39

  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是指事业单位占有或者使用的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或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使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固定资产管理是事业单位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可以提高固定资产的利用率、完好率,使其充分发挥效能。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可以保障固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益;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基础管理还十分薄弱,它一方面制约了部门预算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升,降低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另一方面也为部门、单位或个人利用国有资产谋取不合理收益提供了机会,甚至成为滋生的土壤。对此必须给予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随着事业单位办公条件的逐步改善,大量现公设备的添置,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日益增多,但综观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核算及管理工作,还存在着诸多不规范、管理薄弱现象,主要表现为:

  大多数事业单位普遍存在着固定资产管理混乱、账实不符问题,其表现为:一是调拨、接受捐赠及其他渠道等方式取得的固定资产未在账面上反映出来,由上级主管部门无偿配置的和其他单位调拨的微机、汽车、一些专用设备,按财务制度规定应纳入单位固定资产账目进行核算,但有些单位未在账上表现;二是大部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改扩建增加部分未按规定计入固定资产价值;三是移交不清,有些单位在领导变更移交及人员调整调动时对固定资产不按规定进行移交,固定资产仅有总账而无明细账;四是固定资产账簿记录不完整,有些单位由于会计人员管理意识不强,对单位购置的图书、其他固定资产以及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使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未按规定在固定资产账面反映;五是存在账外资产,缺乏有力的监管,一些单位在专项工程或者专项项目实施中所购置的设备在项目和工程专账支出中列支,项目结束后,应将固定资产移交单位管理和使用,但有些单位借机将这部分固定资产放在账外,失去监管。

  在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中,多数只注重对有严格的财务开支制度规定的单位公用经费的管理,而对固定资产重视程度不够,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和规定不健全,有的甚至未建立固定资产管理制度,造成对固定资产管理无章可循,只在会计账面上做出反映,缺少实物登记账,有的制度虽然编印成册,但只是形式主义,应付检查,形同虚设;固定资产账实不符的问题十分突出,单位领导、财会部门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也不像货币资金那样重视、严格;财务与资产管理不能很好地协调,内部控制制度不严,普遍存在财务与资产管理“两张皮”的现象。

  现行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固定资产在采购的时候往往能够得到重视,层层审批,责权分明,但是在采购之后的使用环节却被慢慢地忽视了,忽略了资金的另一种存在方式――实物。缺少固定资产的定期清查盘点制度,仅仅从会计记录上看其资产的情况,长期不对账、不清点、监管不力,账面反映的固定资产与实物不符,可能许多固定资产早就已经报废或损失了,却还挂在账上。有账无物、有物无账的现象较多。

  有的单位对固定资产管理概念模糊,固定资产的报废、调拨和变卖不按规定的程序处置固定资产,脱离了财政等有关部门的监管,导致了部分单位的固定资产家底不清和流失;随意处置资产的现象普遍存在,有的单位对固定资产的转让、出售、处置等活动非常随意,末按国家规定报相关部门进行审批及资产评估,仅按照部门领导个人的意愿进行任意处置和定价,可能会出现私自低价转让、出售固定资产的现象。

  首先,提高单位负责人对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意识,使其高度重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将固定资产管理的责任落实到有关部门和个人。

  其次,提高管理人员对固定资产管理的意识,明确落实资产的管理责任,增强并牢固树立依法管理国有资产的意识。

  首先,事业单位应在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资产管理政策制度的同时,结合本单位的特点和实际,制定和完善资产的购置、验收、保管、使用、处置、报废和资产评估、资产清查、政府采购管理、档案移交和交接手续制度等各个环节的控制制度,细化各个环节的管理。

  其次,完善固定资产管理责任制,通过层层落实,责任到人。把国有资产的管理工作纳入到对单位负责人的业绩考核和经济责任制审计中,作为一项重要的指标进行评价。明确领导、财务人员、资产管理人员和资产使用者的责任,并对各部门、个人的责任履行情况进行定期考核。

  再次,定期和不定期进行清查盘点,建立资产专人负责制,不定期对资产的安全完整进行检查,至少两年一次对所有的固定资产进行全面的清查盘点,并妥善处理和解决出现的各种问题,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保证固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由财务部门统一建账核算,由资产管理部门统一登记、管理,资产管理部门应当严格坚持和执行有关财经法规和本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要加强对会计人员业务培训和学习,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坚持会计人员持证上岗,杜绝无证上岗现象;严格执行有关财经法规和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规范和完善账目处理,做好固定资产管理的基础工作,保证账账相符、账物相符。

  为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财务行为,保证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2012年财政部颁布了《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财政部令[2012]68号)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财会[2012]22号)。新规则、新制度对固定资产的定义、核算及管理进行了修改完善。

  新财务规则提高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界定标准,将固定资产的确认从原来的“一般设备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800元以上”提高到“单位价值在1 000元以上(其中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1 500元以上)”。固定资产入账价值的提高更加适应了目前的市场经济,更符合现实的物价水平。

  新财务规则将固定资产的分类由原来的“房屋和建筑物;专用设备;一般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其他固定资产”调整为“房屋及构筑物;专用设备;通用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档案;家具、用具、装具及动植物”。新规则下固定资产的分类更加明确、具体、规范,将原规则下其他固定资产进行具体分类,便于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进行统一管理。

  新会计制度规定事业单位应当按照《事业单位财务规则》或相关财务制度的规定确定是否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对无形资产进行摊销。事业单位应当对除文物和陈列品,动植物,图书、档案,以名义金额计量的固定资产以外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在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内按照确定的方法对应折旧金额进行系统分摊。具体账务处理是:按月计提折旧时按照应计提折旧金额,借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科目,贷记“累计折旧”科目。这种在计提折旧和摊销时冲减非流动资产基金的做法,使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和实际价值相互一致,在会计报表中反映的是固定资产净值而非原值,从而反映出事业单位真实的资产数额。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不计入支出主要是为了兼顾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的双重需要,在不影响预算支出的前提下,促进事业单位落实“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结合”的资产管理理念和原则,为事业单位进行内部成本核算提供会计数据支持。

  新财务规则强调要加强资产管理,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资产,防止资产流失。新会计制度要求事业单位应当根据固定资产定义,结合本单位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合于本单位的固定资产目录、具体分类方法,作为进行固定资产核算的依据。由此可见,新财务规则和会计制度都强调了要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为使固定资产的管理符合新规则、新制度的要求,笔者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目前事业单位普遍存在重视购置、轻视管理的现象。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应加强资产管理意识,将资产管理情况与行政成绩挂钩,将资产管理作为考核领导业绩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衡量其任期内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一个重要方面,提高单位主要负责人对财经法制观念和对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视程度。

  2012年颁布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明确规定了资产管理的内控措施,各事业单位应当根据此规范制定符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固定资产内控制度,对固定资产实施归口管理,明确固定资产使用和保管责任人,落实资产使用人在资产管理中的责任,提高资产使用效率,防止资产流失。

  各事业单位应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对资产实施管理,建立固定资产管理平台,建立“财务部门—资产主管部门—资产使用部门”管理平台,满足不同层次的管理需要,达到固定资产管理业务规范化、流程化、网络化,以技术手段规范资产管理行为,降低管理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第一,单位负责人不重视本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存在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机构、人员配备不到位,管理职责不清的问题。一是多数行政事业单位未设置专门固定资产管理机构,也未配备专门固定资产管理人员,重物轻人现象较为突出。行政事业单位负责人由于受传统管理理念的影响,普遍不太重视单位财务工作。按照延安市“会计集中核算”的规定,纳入“会计集中核算”行政事业单位设一名财务报账员,报账员应具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实际情况是多数单位报账员不是财务会计专业毕业的,不懂财务方面的专业知识,没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更有一些单位,让单位临时聘用人员或者单位司机从事报账员工作。报账员财务水平参差不齐,整体财务素质较低。而许多单位固定资产台账的登记和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又由单位报账员具体负责。一个不懂财务知识的人员负责专业性较强的固定资产台账登记和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这就造成有些单位固定资产台账登记不准确,固定资产管理不到位,固定资产明细账、台账、实物不符现象。同时,纳入“会计集中核算”单位,多数单位没有配备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科室,也没有配备专门的固定资产实物管理人员,仅由单位报账员负责单位固定资产台账登记和管理工作,未明确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和使用人职责。二是大部分单位报账员是兼职,未能将主要精力投入单位资产管理工作。一方面,多数单位报账员的主要工作不是单位财务上的事情,只是兼职负责报账员工作。所以单位报账员没有将主要工作精力投入到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只有少部分单位让专业财务人员从事报账员工作,另外再设一名出纳员。因此,许多单位固定资产购建完成交付部门使用后,报账员不能及时根据会计中心提供的固定资产登记卡片登记固定资产的台账,固定资产发生损坏、丢失、报废也不能及时下账,固定资产台账登记不及时,造成单位固定资产账实不投。另一方面,财政管理越来越精细化,涉及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方面的事务越来越多,专业性越来越强,单位报账员既要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又要兼职处理单位财务、资产管理方面的工作,许多报账员没有专业能力、也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干好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三是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建设滞后,不能适应资产管理的要求。许多行政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建设上还是比较滞后,没有关于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的财务制度。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虽然有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的财务管理制度,也未在单位固定资产实际管理中去操作执行。大部分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建设上是一片空白。这就形成了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无规可遵,无人实际负责,何谈管好用好国有资产,充分发挥固定资产的使用价值。

  第二,单位固定资产配置随意性较强,存在资金浪费,固定资产配置不合理现象。行政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的购置,规定了配备标准的资产,单位应按照标准进行配备,财政部门据此审批单位资产购置申请。但是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配置大部分没有规定配置标准,对于没有配置标准的,单位应遵循从实际需要出发、从严控制、合理配置的资产配置原则。而在实际操作中,对没有规定配置标准的资产,单位购置的随意性就比较大。许多单位存在固定资产重复购置,财政资金浪费的现象。

  第三,单位对固定资产重购置,轻管理,资产管理粗放。近几年,财政管理工作有了长足进步,各项管理制度逐步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在会计中心得到了认真贯彻执行。纳入“会计集中核算”行政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购置中能够严格按照《中华人名共和国预算法》、《政府采购法》的规定进行资产购置。但资产购置完成交付使用后,对资产的后续管理就比较缺失,存在以下管理乱象:一是存在资产有人使用,无人管理维护现象。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历来养成一种习惯,单位固定资产是“公家”的,与自己关系不大,在资产使用中不能爱护资产。固定资产在使用中发生损坏,得不到及时维修,存在固定资产超负荷使用,“带病”工作等情况。严重的导致资产报废。另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资产购置完成交付使用后,许多单位没有明确后期资产管理维护责任人,资产后期无人管理维护。部分单位虽指定了资产管理维护责任人,但该资产管理维护人员对此资产维修保养方面的知识不太了解,单位也不定期聘请人员对此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实际上也成了资产有人使用,无人管理维护。二是固定资产不定期盘点,存在账、卡、实不相符现象。按照《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中的规定,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定期对本单位国有资产进行清查盘点,做到账、卡、实相符,避免国有资产流失。而以笔者对集中核算行政事业单位所做的调查,许多行政事业单位虽然登记有固定资产台账,但是大部分单位未对固定资产定期进行清查盘点。固定资产发生丢失、报废等情况也不能及时办理资产处置手续,以至存在有账无资产,资产账、卡、实物严重不符,单位实际固定资产家底不清的现象。第四,会计中心与报账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中各自的责任“划分不清”。按照延安市“会计集中核算”的规定,“会计中心”的主要工作职责是账务核算,如单位固定资产总账及明细账由“会计中心”负责核算和记录。单位负责固定资产台账的登记及固定资产实际管理工作。应该说,“会计中心”与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中的责任是非常明确的。“会计中心”只要记好账,账务核算不出差错即可。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由单位具体负责。但因施行“会计集中核算”,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负责人有一种错误观点,认为我单位的钱在“会计中心”,发生的每笔经济业务都要通过“会计中心”支付,最后账还是“会计中心”做的,单位失去了财权。既然财权在“会计中心”,那“会计中心”就应该负责单位财务和资产管理上的所有事情。作为“会计中心”来说,中心相当于单位的一个“会计”和“出纳”。财权还在单位,我只要按照财经法规管好单位资金,搞好账务核算即可。另一方面,中心因每个核算柜组三名工作人员负责核算40-50个账套,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参于单位的固定资产实际管理工作。第五,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使用考评制度建设严重滞后,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低下。目前,我国还没有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使用效能考评的法律法规,单位固定资产使用效益无具体考核办法,有关固定资产使用效率考评方面的制度建设严重滞后。固定资产使用效率的高低对本单位整体工作的考核没有任何影响。从而也影响了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

  对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应通过以下几方面工作的开展来改变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现状。一是加大有关固定资产规章制度的宣传力度,建设力度。建立与行政事业单位履行职能相适应、科学合理、勤俭节约、规范合理的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配置、使用、处置、考评制度。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加大有关行政事业单位财经法规的宣传力度。财政部门可举办多种形式的有关固定资产方面的培训班,重点针对单位负责人和固定资产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使他们懂得自己在单位资产管理中的重要责任,提高他们管好用好本单位固定资产的责任意识。有责任就会有担当,促进单位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针对现有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较少的实际状况。应结合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实际情况,加大固定资产的配置、使用、处置等相关法规的建设力度。应建立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使用效率绩效考评制度,建立能充分发挥单位固定资产的使用效能,科学合理的固定资产使用效率评价规则,改变行政事业单位资产使用效率考评无法可依现状,提高单位固定资产的使用效能。

  目前,普遍存在于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的一大问题就是对资产管理工作的不够重视,管理意识淡薄,这一现象造成在企业资产管理过程中责任不清、认识不清、家底不清。很多企业管理者在思想上不重视,导致在实践工作中认识不清、责任不清,片面的认为只要将生产经营抓好,将业务量提高,就能够有效地提高企业效益。于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很多企业资产管理就进入了边缘化,成为不被重视的一项工作。

  企业资产管理存在较长的投资时间和复杂的分类结构,所以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但由于大多数企业在财务账面中只将固定资产总账反映出来,并未建立有效的固定资产明细分类帐,再加上责权不分、责任不明,长期不进行资金盘点及账目核对工作等现象,致使原本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且具有一定复杂性的固定资产管理混乱,甚至账实不符,资产不能有效发挥应有的效能。其次,部分企业在固定资产购置过程中并未对其进行相关手续办理,造成固定资产随意购置、丢弃,造成企业经费、资产大量浪费等现象,没有及时将盘盈、盘亏、报废、变卖等处理资产进行入账及核销。

  企业固定资产管理虽不及行政事业单位要求严格,但是对企业的固定资产国家也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可在实际管理工作中,一些企业并为依据国家相关规定建立一套使自身固定资产管理行之有效的制度,在具体工作中,主管领导的重视力度及监管力度缺乏。在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谁该管、谁负责、谁管什么、由谁来监督等,界定不清、责任不明,随意性强,管理松散。再则,一些企业为应付上级检查,实行的监督纯粹的只是一些文件以及挂在墙上的规章制度,加之主管部门实行基层固定资产清查、账单核对等操作少之又少。

  固定资产管理作为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不仅领导要对其高度重视,还要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增强相关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改变以往注重经营,轻视管理的旧思想观念,对于企业固定资产管理要实行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从根本上改变对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意识,才能促进企业固定资产管理走向制度化和规范化。在资产管理方面,可以实施单位领导全面负责的管理,分管领导主要负责的制度,这样由领导带领全面狠抓的方法就能够有效改变当前的现状。各部门通过全面彻底地对固定资产的清产核资,摸清家底,从而实现固定资产保值增效,促进企业经济效益长效发展的目的。

  固定资产的有效管理需要加强建立会计人员队伍,会计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到固定资产管理,所以,要培养会计人员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提高其主动进行固定资产管理的参与性、积极性。通过不断培养会计人员的素质,不断完善款及准则规定,将企业固定资产细化,对生产类的固定资产可提高确认标准,资产使用年限和单位价值进行精确的标准规定,而对管理方面的固定资产可降低认定标准,这样不仅能够满足会计的经济性、重要性原则规定,还利于会计人员对资产的核算、分类与管理。

  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仍处于不成熟阶段,因此,企业必须要加强建立完善的各项管理制度、监督制度,确保各项规章制度的有效贯彻落实,尤其是管理上的责任分工要明确落实,并积极主动地开展。对固定资产的盘盈、盘亏、报废、变卖等及时入账、核销亚星,及时登记固定资产购置的供应商、存放点、数量、规格、型号、金额、时间等信息。其次,由于固定资产管理具有较大的复杂性,如果管理不好就会造成混乱、资产丢失等现象,所以,建立专业的监管部门、人员,以及建立固定资产档案,将维修、安装、购置、领用、招投标以及申请等过程中出现的凭据、文件资料、图纸等保存起来。

  职业学校是执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教育类事业单位。按照2012年4月1起执行的修订后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规定:固定资产是指使用期限超过一年,单位价值在1000元以上(其中: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1500元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是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作为固定资产管理。就职业学校而言,固定资产可分为六类:房屋及构筑物;专用设备;通用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档案;家具、用具、装具及动植物。

  职业学校的固定资产做为学校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行教学、教研和行政管理工作的物质保证。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重视,国家加大了对职业教育经费投入,职业学校固定资产总价值和质量随之大幅度提升。如何管好、用好固定资产,切实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对提升理论与实践能力教学的质量有重要意义。

  鉴于职业学校教学更侧重于职业技能的培养,与普通院校相比更注重基于创新思维、适用职场的操作能力。为此,职业院校根据专业建设目标,设立了与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的专业实验、实训基地,配置了大量实践教学和模拟实训能力提升所需要的设备、仪器,这已成为职业院校资产结构化配置中的一个重要方面,由此对固定资产的科学管理和使用效率提出了如下要求: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是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应遵循的规范。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主要任务是:明晰产权关系,建立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保障资产的安全和完善,推动资产的合理配置的节约、有效使用,对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或经营性资产实行有偿使用监督并促其实现保值增值。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和《山西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实施办法 》规定“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资产购置、验收、保管、使用等内部管理制度。”“行政事业单位对所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要进行定期清查,做到家底清楚、帐帐相符、帐卡相符、帐实相符,防止资产流失。在年终前根据本年度决算编审要求,对各项收支帐目、往来款项、货币资金和财产物资进行全面的年终清查”。

  《山西省省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暂行办法》中规定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的范围包括:长期闲置、低效运行或超标准配置的资产;因技术原因并经过科学论证,确需报废、淘汰的资产;因单位分立、撤销、合并、改制、隶属关系改变等原因发生的产权改变或者使用权转移的资产;盘亏、呆坏账及非正常损失的资产;已超过使用年限无法使用的资产;依照国家有关规定需要进行资产处置的其他情形。事业单位处置国有资产应当遵循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报送相关材料,并严格履行审批手续,未经批准不得自行处置,国有资产处置收入需按规定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职业学校是公益类非盈利性质的教育事业单位,经费来源以财政拨款为主,固定资产的购置需使用财政拨付的经费,尤其是职业学校在当前国家应用型人才政策引导下,实训基地投入和建设中所配置的固定资产,大多使用的是国家财政的专项资金,导致职业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存在如下几个关键问题:

  资产管理作为学校行政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如何保证固定资产的完好率从而在寿命年限中,发挥好固定资产的保值增值功能,这是充分实现资产的利用效率,为教学各项活动提供支持的保证。但实际工作中,很多领导对此项工作重视不够,没有纳入学校整体系统管理之中,甚至对拥有的实物资产数量不明、状态不清,对实物资产实现动态管理更不到位。如现有的资产是否还可利用,是否需要重新申请购买,是否存在闲置资产不能有效利用的状况,实物资产的静态与动态变化掌握不及时,导致资产管理的去规范化和去科学化。

  学校固定资产管理没有从制度管理上强化科学管理的流程和规范性。有些学校没有健全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从而导致固定资产管理无章可循;有些学校虽然制定了制度,但没能按制度执行;有些学校在制度中规定每年末对固定资产进行一次清查,但实际未予执行或虽有清查,但并未针对清理结果进行管理反馈和及时改正,导致清查流于形式,挂在墙上制度没能在实际中有效执行。如在制度中规定应由财产保管员本人对物品进行验收,但实际操作时,出现了多人验收签收的情况,为科学管理带来了基于人为因素的难度。

  职业学校实训基地的建设是职业院校实现科学发展重中之重的要素,系统配套的实训设备是建设实训基地科学管理的基础。由于多数实训基地的建设是财政拨款的专项资金,加之这笔资金的拨付存在年末到位的状况,不仅原定设备技术的先进性会因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而落后现实需要,加之学校未能结合单位发展了的教学需求和技术进步对专业技术人员提出的知识更新需要,导致在实际教学中难以充分被利用,导致购入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导致部分设备购入后没有真正发挥作用就被闲置和快速老化,从而形成国有固定资产“显性流失”与“隐性流失”相结合的资产价值流失。

  政府采购条例规定:凡使用财政性资金配置购买的固定资产必须纳入政府采购。但实际工作中,通过隐性的采购程序规避,有的没能严格按照政府集中采购目录进行采购;有的虽按采购目录进行采购但没有按采购限额规定的标准执行;有的政府授权自行采购的大额项目没有按规范的招标环节进行,产生程序管理的漏洞;有的甚至先自行购置,后进行相应的报批手续。这些做法既有违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要求,也给学校固定资产的科学管理带来较大的难度。

  职业学校固定资产的使用人群主要为学生和老师,与其他事业单位相比批量同类资产购买的较多,如课桌椅、学生公寓配置的高低床、储物柜,实训基地的专业实训设备、文体活动器材、大量的图书等,这些都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必需品,直接使用者为学生,致使管理的难度加大。固定资产管理中,有的学校从事此项工作的人员思想老化,没有用现代化的思维去认知资产管理的重要性,没有形成规范化的固定资产管理流程,从实物管理的角度,存在固定资产实物管理不到位的现象;有的单位甚至没有建立健全固定资产实物管理台帐,有的单位虽有实物台帐,但没有与财务部门的价值台帐进行有效对接,甚至于资产管理员对家底都不是很清楚,致使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严重脱节,从而帐实不符;有的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没有适应信息化时代的要求,建立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平台,仍停留在原始的“保管”阶段,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存在脱节,导致帐实不符。

  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处置应严格按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相关规定进行。但实际中很多学校相关管理部门权责不明晰,致使固定资产的管理没有规范化,实物管理的不到位,进而影响固定资产的报废管理不到位。如有的学校内控管理中资产报废管理不健全,没有规定严格的执行程序和流程,做为价值管理的财务部门已进行了帐面资产价值的核减,但实物管理中报废、转出的固定资产未及时进行实物台帐的核减;有的学校单纯按办法规定的使用年限进行报损,而缺少对资产使用状态的鉴定,导致有的资产虽达到使用年限在帐面已报损销帐,而实际上状态良好,运行正常,有的资产虽已损坏,无法使用,而因没有达到使用年限仍在帐面上;有的学校部分使用年限较长的闲置固定资产堆在仓库里,已经丧失了其使用价值,进而虚增了资产账面数;有的学校将闲置不用的固定资产擅自处理,未办理任何核减手续,导致财务人员无法调整账务。

  为提升职业院校固定资产科学管理的水平,一要组织相关人员全面、认真、系统地学习相关的政策,二要结合十八届四中全会“以法治国”,将固定资产的科学管理提升到“以法治国”的高度予以认识,并将学习相关政策的收益具体在提升科学管理水平的实际行动中。为此,提出如下几条建议:

  职业学校的固定资产管理应结合学校具体情况,建立一套既实用又合理的资产管理制度,如《实物资产购置、验收入库、领用分发制度》《实物资产日常管理考核制度》《实物资产的报废管理制度》《实物资产定期盘查制度》,真正实现用制度管物,用制度管事,用制度提高管理水平的目标。

  由于学校大批同类资产较多,管理上存在一定难度,且随办学规模的扩大,职业教育实训环节的要求,固定资产特别是专业实训设备的数量的不断扩大,职业学校必须下大功夫充分利用信息化功能完善固定资产基础数据台帐,实现资产管理部门的实物台帐与财务部门的价值台帐的吻合,做到帐实合一,为固定资产的管理和有效使用提供保障,从而切实提高固定资产利用效率和使用效益,并开发上连行政管理部门、下连校园网的固定资产信息管理平台,将提升固定资产科学管理的水平建立在互联互通的监督之下。

  职业学校要高度重视实物资产的日常管理,责任到人,指定专兼职人员负责实物资产的预算、采购、验收、入库、登记入帐、领用发出、维修保养,清查清点以及处置的管理及核算工作,同时学校内部要积极配合,形成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一要建立规范的固定资产管理流程,严格各项管理程序,日常管理实现逐级上报、审批制度。学校的各类实物资产发生变动如新增、报损、内部调入调出、及丢失、损坏等,具体管理责任人应形成书面报告逐级上报资产管理部门及财务核算部门,资产管理部门核实后及时提出处理建议并按相应管理权限审批后,进行登记处理,相应进行实物台帐的变更记录和价值台帐的变更登记。二要严格落实固定资产清查制度,将每年的清产核资工作切实落到实处,至少每年清查一次,对清查结果做到及时处理,清查的问题及时整改。

  《会计法》、《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的核算进行了详细的规定,随着国家法律制度的健全完善,会计准则也在不断的更新,但行政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的具体方法和制度没有及时更新,特别是2014年行政单位的固定资产需要提取折旧,各类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折旧方法、折旧基数管理制度制定不及时,将导致固定资产管理混乱。多数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意识不强,财务部门与使用科室之间沟通不畅,监管部门监管不力,追究责任制度执行力较小,导致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失控。

  由于行政单位的固定资产购置资金由财政拨款,必须在上年度末报本年的年初预算政府采购中报本年度的固定资产购置计划,年初预算经财政审核下达后,行政单位在需要增加固定资产时,按照年初预算履行审批手续后,进行政府采购,程序规范。但固定资产减少(出售、转让、核销)时,随意性较大,不按规定及时向主管部门或财政部门报告,存在随意出售、转让、核销现象,导致固定资产流失。

  固定资产作为行政单位的一项资产,应做到帐帐、帐物相符。单位应定期(至少每年年末)对固定资产账面数量与实物数量盘点和核对,但行政单位因专业人员少,工作量大,长期积累的问题较多,不能实现对固定资产的定期盘点核对,导致资产的帐物不符。

  一是固定资产价值按原始成本记录,只登记购买价,对运输费、安装费、购机时无法分割的软件费等没入账,导致固定资产入账价值不准确,由于新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下要求提取折旧,会导致折旧提取不准确;二是单位购置固定资产后,列经费支出,未同时借记固定资产,贷记“资产基金——固定资产”科目,导致资产未入账,会计信息失真。

  (一)增强单位负责人的固定资产管理意识,设置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岗位,加强财务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专业素质

  对单位负责人和财务人员深入广泛的宣传固定资产管理知识,充分认识管好固定资产的重要性,及时掌握固定资产管理出现的新制度、新业务、新方法,强化财会人员的管理技能,增强财经法治理念,适应改革的需要。

  依据《会计法》《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等相关的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出具体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形成完善且科学的管理体系。单位要认真做好资产的日常管理工作,根据固定资产定义、主管部门对固定资产的统一分类,结合本单位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合本单位的固定资产目录、具体分类方法,作为进行固定资产核算的依据。行政单位处置资产(包括调拨、转让、报损、报废等),在标准范围内,经本单位领导办公会研究后核销,并报同级财政部门备案;未经批准不得随意处置;

  运用现代化网络优势,对固定资产进行登记录入国有资产管理系统,结合年初政府采购预算的编制,优化固定资产资产配置,如增人新增购置计算机采购项目,财务部门依据使用科室申请,结合单位实际亚星,如有预算确需购买,财务部门再向主管财政部门提出申请,主管财政部门进行审核批准后方可购买,规范了单位采购固定资产的合理性,明显减少浪费.体现“效率、规范”要求,有效地提高政府固定资产采购工作质量,避免重复购置和浪费。

  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和上级主管部门,要不断加大对固定资产管理的监督力度,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固定资产使用管理专项检查,了解固定资产的实际情况,处置情况,对违规违纪问题要按规定严肃处理,将应当上缴的收入上缴,应当追回的资产追回,切实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情况的发生,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与完整。

  固定资产是事业单位资产组成的重要部分,它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其使用在于保证事业单位各项工作顺利进行,最大限度地创造社会效益,服务于国家宏观调控,其购置主要来源于国家财政支出,因此它是国家财权建设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如何管好用好这些资产,对国家政权建设和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意义重大。

  近年来,从国家到地方,普遍加大了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力度,相继出台一批法规,采取一系列措施,有效解决了固定资产管理中的一些突出问题。但必须清醒意识到,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还存在薄弱环节。

  由于受经济体制的影响,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不同程度吃“大锅饭”现象,平时只关心固定资产物后形态的使用,没有把固定资产作为价值形态来进行管理。目前基层事业单位房屋资产管理普遍存在账实不符现象,很多资产账面价值偏低,一旦拆迁,特别是涉及到市政工程方面的,先拆后通知普遍存在,造成大量国有资产流失及许多现象的滋生。

  有物无账,资产游离于账外,失去控制。主要是基建工程验收与财务决算脱钩,固定资产不及时入账。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主要是依靠财政拨款及上级补助。部分单位基建工程匆忙上马,施工单位领用预付款过多,甚至于超出工程预算总额,造成工程结束,施工单位不及时进行工程结算,以致有部分建成的房产还没登记入账已被拆现象,导致大量的固定资产严重账实不符。

  这在基层事业单位较为普遍,一是只设总账而没实物明细账和卡片账。二是总账与明细账金额不符。三是新购置的资产只在“事业支出”中列支而未入“固定资产”账。四是抵债来的固定资产列在账外管理,造成资产及收入不真实。五是科目记账混乱,接受上级单位拨款的基建项目,往往基层单位未按财务制度入账,而直接放入往来项目,费用开支再从往来款中列支,脱离于实物管理,造成大量的账实不符与现象。

  有些事业单位领导法制观念淡薄,认为资产属本部门本单位所有,想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也有部分领导处置过于轻率,有部分可以追回的资产或是作为人情或是怕麻烦不追究,直接加以报废,造成固定资产的严得流失。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健全是导致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问题的外部原因,《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对企业的核算进行详细的规定,并伴随法律完善,会计准则也在不断更新,客观上促进了企业会计核算的细化,与企业相比,事业单位的核算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健全,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约束机制,同时,现行会计制度规定,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在报表上不反映固定资产的净值,使得资产负责表反映不出固定资产的折旧程度,随时时间的推移,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背离程度越大,形成资产总量的虚增。

  事业单位的所有物品,钱财均是单位的资产,本质是一致的。但由于资产在购买时一次性摊销成本,使用过程不计折旧,这就使管理层对固定资产的使用与管理不够重视。

  有些基层单位领导认为没有把固定资产带回家就不算违法,擅自捐赠,转让设备,科室人员调动不进行交通手续,以及违规购建,甚至出现同一地段的资产出租,租赁费相差离奇现象。

  目前,多数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都是由财务机构兼管,由于专业限制性,财务人员不了解资产的属性,限制了资产管理制度的完善和管理有效的提高。另一方面,部分财务人员业务素质不高,对部分物品的属性难以区分,实际操作过程中混记现象严重,加大管理的难度。

  要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确保资产合理有效的使用,保证资产的完整和安全,必须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明析产权关系,保障资产的安全和完整,推动资产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

  从目前大多数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现状来看,对固定资产疏于长效化管理制度。管理制度的执行流于形式。因此,按财政部令第36号,关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结合各基层单位的实际情况和业务特点,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的长效化管理机制成为当前各级事业单位加强资产管理的当务之急。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具有可操作性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与流程,由财务部门统一建账,由资产管理部门统一登记,管理。资产管理部六应当严格执行有关财经法规及本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加强对会计人员业务培训和学习,提高业务素质,严格执行有关财政法规和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规范和完善账目处理,做好资产管理的基础工作,保证账账,账证,账物相符。

  加强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管理意识,要有科学的监督约束机制来保障固定资产管理的运行质量。对事业单位负责人考评系统中可就固定资产管理效果与领导业绩考核挂钩,以督促各级事业单位严格遵守并执行国家的财经法规,提升管理人员的法制意识,明确落实资产管理责任,树立依法管理资产的意识。

(编辑:小编)

客服热线:400-123-6789

公司传真:+86-123-6789

客服 QQ:1234567890

办公邮箱:admin@whcjfkj.com

公司地址:广东省广州市亚星·(中国)官方网站

Copyright © 2002-2023 亚星·(中国)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鄂ICP备12010044号-1

  • 扫描关注公众号

  • 扫描进入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