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星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问题及建议探讨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中使用的固定资产在保障事业正常运行,促进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财政部2006年第35号、36号令颁布了《行政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办法》、《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办法》,该办法在规范和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益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主导、促进作用。
但是从我国现实情况来看,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和使用过程中还普遍存在着疏于管理、利用率低、账实不符等诸多的问题,如果不采取措施,长此以往势必造成大量国有资产资源浪费,甚至流失。主要存在的问题是:
行政事业单位采购资产主要依靠财政资金,通过政府采购,按程序审批、购置亚星·(中国)官方网站,但是采购验收后没有严格的监管制度,单位领导不重视,制度没有跟上,没有相关责任人,致使后期使用过程中资产的配置、布局不合理,许多资产处于闲置、半闲置状态;相同的资产有的部门利用率不高或者资产闲置亚星·(中国)官方网站,有的部门却不断报计划重复购置,资产重置、浪费现象严重,浪费了大量财政资金。另一方面后续管理没有跟上,资产的随意处置、丢失现象也大量存在,甚至国有资产变成了个人的私有财产,导致了国有资产的流失。
1.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不要求计提折旧,账面所体现的固定资产价值只是其购置时的原始价值,对外提供数据时会计信息不实,也无法反映本单位资产的实际情况,不论是对内、对外都不能提供客观依据,造成会计信息失线.由于后期管理不到位,固定资产报废、被盗等情况发生时账面也没有体现,资产流失后固定资产账却还保留其价值;单位接收捐赠、无偿调拨资产时不进行账务处理,造成账实不相符,账外资产比比皆是,资产处于一种失控状态。
资产的购置、验收亚星·(中国)官方网站、使用、调拨、转让、报废、毁损等各个环节应当衔接紧密,其中任何一环薄弱都可能造成资产损失,资产的真实性、完整性无法体现。现实工作中由于管理制度松懈、人员调动频繁,相关使用、管理人员缺乏必要的专业培训等原因导致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许多不规范的现象发生。
(一)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增强有关责任人的法律意识,实现固定资产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根据有关国有资产管理的规定,结合实际建立本单位相关的管理制度,并落实到具体的责任人。许多单位的固定资产只在固定资产账上体现,同时由于没有相关责任人,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移交、毁损、报废等情况发生时未能得到体现,造成资产反映不实。各项制度应具体且细化,固定资产应严格执行政府采购程序,资产的配置、处置、出租、出借等事项都要有明确的规定,落实资产的管理责任,采购、验收、维修和保养等日常管理工作都要有专人负责,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固定资产的日常核算与实物管理紧密衔接。建立健全固定资产明细分类账,固定资产的使用部门与财务部门应加强沟通,财务部门随时了解资产的使用情况,需要进行账务处理的及时处理。特别是加强资产处置环节的监督,固定资产报废、转让需经有关部门鉴定,报主管部门或者资产管理部门、财政部门批准。固定资产的变价收入应当转入修购基金。
固定资产的清查工作也是资产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单位对所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应当定期清查盘点,做到家底清楚,账实相符,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各行政事业单位至少每年年终要对资产进行一次全面的清查,年终清查与平时抽查相结合,清查时做好登记工作,对资产的数量、质量、性能、完好程度等一并核实清楚,并以此作为依据,防止资产积压闲置,做到物尽其能,资源充分利用。
固定资产清查涉及面广,工作量大且比较繁杂,要实行责任分工,确保职责明确,配合密切,各相关部门要抓落实,固定资产清查必须如实反映资产的客观情况,要做到准确无误,不重不漏。清查完毕后还要根据汇总的资产清查表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并且查找原因,分清责任,杜绝问题的再次发生。
现行的行政事业会计制度对在用的固定资产不要求计提折旧,这必将会使固定资产的真实价值得不到反映。建议行政事业单位参照企业会计制度也按期计提折旧,可以采用简便易行的直线法计提折旧。在资产负债表中“固定资产” 科目下方增设“累计折旧”科目,作为固定资产的备抵科目,同时增设固定资产净值一栏反映当前资产的实际价值。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下月起计提折旧,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不提折旧。这样核算即能真实反映固定资产的净值,也有利于行政事业单位成本的核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