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星资产管理的核心十篇什么是会计集中核算?就是在企业预算管理体制、会计主体及资金支配权不变的条件下,取消企业单位的银行账户、会计岗位,仅设立报账员,让其负责企业财务资料的收集,传递以及报销,然后由财务部门设立会计集中核算中心,在银行开设账户,统一、集中的进行会计核算,办理资金支付结算,统一财务公开及管理会计档案的核算机制。
我国部分企业单位为进一步规范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与工作效率,实行了会计集中核算。会计中心被纳入到企业的会计业务中进行统一核算,会计中心会任用拥有高素质的会计人员,利用,严格的按照国家所规定的会计制度进行核算。这样做,可以极大地提高会计核算工作质量及工作的效率,也保障了信息资料的完整及真实程度。再者,在企业单位成立了会计中心后,财政资金都集中在会计中心的单一账户里, 利于财政部门对资金进行统一管理,使资金灵活度更高,有效地提高资金的使用率,也保证了财政资金的安全。尽管实行会计集中核算有诸多的优点,但是在实行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不少问题:不进行实物资产的明细账登记、资产随意处置导致流失严重等。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可以使会计中心将核算与管理相结合,督促企业单位建立资产管理体制、建立固定资产卡片,实行管理责任制,从而加强企业的资产管理。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并不是单方面的努力,而是需要多方势力共同合作、互相配合,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加强企业资产管理的目的。
将会计核算从财务管理部门当中分离出来,即把财务管理人员和财务管理的职能留在企业。企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任务是合理编制单位预算、积极筹措资金,以保障企业正常的运转资金需求;对企业的财务活动进行指导、监督……认真管理好会计核算工作,及时地向企业各部门提供准确、真实的会计信息。在正确的分清会计与财务的关系后,就能明确企业和内部会计核算中心的职责范围。这样做,在制度上保证了财务自的实施、单位资金的所有权,也使得会计集中核算中心会计职能能较大的发挥。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单方面管理软件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随之而产生的大型ERP管理软件,OA办公系统,企业进销存管理软件等迅速普及;特别是网络快速发展,网速的不断提高,特别是近两年来智能化手机迅速推广,手机终端软件的不断开发和完善,给企业远程异地传递会计信息,准确及时的进行会计集中核算提供了可靠的保证。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也在加强综合性ERP软件的使用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这也为企业进行会计集中核算提供技术了平台。
现在是新的经济时代,而会计是企业主要的管理人员,因此,会计人员要不断地进行专业知识的更新及培养自身的实际操作能力。每年可以参加后续教育的学习,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工作能力。领导层要不断提高单位财务管理的水平,除了自身提高管理意识之外,还要在思想上重视对报账员的管理。资产管理人员自身也要多多学习,为自身充电以便更好的工作,为公司谋发展,为自身谋福利。从而,使单位的会计人员的结构层次提高,提高企业的会计管理水平,促进单位健康快速发展。
为了提高实物资产管理的水平,保障实物资产的完整、安全及高效使用,以便能更好地维护会计核算中心及企业的利益,建立切实可行的机制来保证企业资产的完整性是非常有必要的。企业可以以法人代表为中心,以责任分级为手段,以专职管理人员为依托,建立以全体工作人员参与为目标的资产管理模式。依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较为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从上而下的提高理财理念、管理财务的意识。订立企业资产管理目标责任制,加强人员的考核,提高全体员工参与公司资产管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明确企业的资产使用人为第一责任人可以订立资产使用责任书,以确保资产的安全与完整。设置专门的管理职位,对企业的资产的增加或减少及使用情况做一个及时的登记,并且要定期的进行对账。用“分级负责、归口管理、统一领导。”之法对企业资产进行管理。归口管理的意思是实行专业的管理,跟车队管理汽车、老师管理学生是一个道理。再者,在资产的计划管理、定期盘点、职责分工等方面也可建立相关制度,使企业各项工作有章可循,使管理更加规范。通过这一系列的规定,可以强有力的对企业资产进行管理。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核算公司在发生资产的调入、调出、购入、清理、报废等增减变动业务的时候,应该及时到核算部门进行报账,核算部门以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且登记企业资产的总账和明细账。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个缺点:核算部门不能及时对实物资产进行检查、核对与管理。所以,建立健全的资产管理制度,核算部门要保留资产备查登记簿。资产备查登记簿由资产核算部门负责管理,依据资产的类别设置帐页、使用企业设置栏,每个月登记资产的使用、增减变动和结存状况。相关人员要保留好企业领导批准的处置资产的书面资料、企业的批准文件、相关机构出具的资产评估报告等。如要购买大批的材料,专职人员应在购置任务完成之后对其进行验收、检查。在入库存放时,要认真的填写领料单,根据填写的这张单据对材料进行适当的管理。材料的使用也要有严格的规定并执行。资产管理要责任到人,实行全程管理,以确保资产的安全使用。资产的处置同样非常的重要。其处置问题应该由企业的领导集体讨论、决定。要出售的资产,要由鉴定机构进行评估,得到资产评估报告;需要淘汰的资产要有相关部门的技术鉴定书;无法再继续使用的资产要按规定程序进行清理。
近年来,在实现了会计集中核算后,企业资产管理与会计核算中心存在着脱节的现象。出现脱节的主要原因是企业领导对资产管理的认识不够、财务人员的责任心不够强、会计核算中心对资产没有认真进行盘点等。要消除这一现象,领导要提高认识,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将资产管理作为重要工作切实的来抓。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控制制度。在移交会计工作时,要组织企业的资产管理人员及财务人员对资产进行全面盘查,与相关资产管理部门根据评估报告入账,避免资产的流失。
各企业还可以把资产管理制度纳入到各工作人员的年度考核中来进行考核评比、检查验收,对在资产管理工作中成绩突出者进行奖励、表彰;对那些有过失、给企业造成损失的人员要追究责任,依据情节严重状况给予一定的处罚。核算部门在盘点账务时,发现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地方要依照相关审批手续进行账务的相应调整。借此,来提高全体工作人员的参与力度,调动他们管理资产的热情。
提高预算编制的合理性、科学性,将具体项目的支出及全部收入列出,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单位资金滥用的方法,为单位财务管理提供强有力的保证。严格的执行企业采购制度,加强企业支出的控制,杜绝单位盲目采购、违法采购,以免企业在自行采购中出现行为。企业严格依法采购,不断规范企业的采购支出。会计核算人员要对往来款项全面清理:呆账及时报销、能够收回或支出的账目要及时提醒单位清收或支付。切实解决企业资金外设小金库及资金体外循环等问题,从而提高企业资金的使用率。
会计集中核算是管理监督与会计服务为一体的新型会计管理模式,是我国财政管理体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会计核算方式的变革。会计核算中心对企业的财务收支采取“分户核算、集中管理、统筹资金管理”的方法。核算中心应严格地按照规定的标准对纳入集中核算企业的各项资金进行核算,统管预算内外资金。实行集中核算能够有效防止资金的挪用、相互挤占等现象,促进廉政建设;能够加紧对核算企业日常财务管理,提高管理费用与财务资金的使用率,加快资金使用频率以及流通速度。除此之外,实行会计集中核算还能在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规范会计核算行为及加强企业资金管理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
企业的资产管理是一项既复杂又连续的工作,在会计集中核算下,需要工作人员尽职尽责,需要核算中心、预算企业的共同努力,审计部门、财政部门等各方监督,确保企业财产的完整及安全,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
石油企业集团是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渐次推进和逐步深化,石油企业集团逐步推向市场,面临着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新趋势,加强内部财务管理已成为石油企业集团的共识。石油企业集团的固定资产管理虽然建立了比较健全的管理制度,形成了比较规范、系统的管理方法,但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尚未得到足够的规范和控制。石油企业集团加强固定资产统一管理的意义不仅在于大幅度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降低成本,而且可以通过资产管理提升企业形象,促进集团内部营销、投资等方面有效的规范和改善。
集团内部对下级公司考核主要是纵向考核即分专业中心考核,如销售板块主要分为五个专业中心,分别为零售管理中心、商业客户中心、物流配送中心、润燃中心、会计核算中心。资产考核主要应在会计核算中心,而会计核算中心事务繁杂,仅靠一名资产管理员工作根本无法到位。其他专业中心对资产的考核仅限于实物管理模块PM与财务模块AM是否一致。上级会计核算中心事实上无法真正考核到下级各专业中心的资产运营状况,因为考核机制不健全,对其他专业中心的约束力度不够,客观上造成了部门之间相互推脱、管理不到位等现象。同时由于反映资产总量、结构等的考核指标内容不够准确,资产账实相符程度、数据更新程度、资产利用合理比例、资产闲置存在问题没有相应的考核指标,考核指标的不完善,导致当前资产管理不能真实反映财务管理状况、资产问题及结构状况,监控的职能不能有效发挥。
由于上级公司重点考核账务系统之间的对应情况,而账务系统与实物状况的相符情况因为考核难度较大在考核中处于略化状态,资产管理制度得不到有效贯彻和落实。每年例行的资产清查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但因种种原因账面迟迟得不到调整。账实不符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账有实无资产,如锅炉,固定资产模块中使用年限25年,加油站配置的均为小型锅炉,至多5年即处在报废状态,供暖效果大为减弱,各片区只有占用其他费用重新配置新锅炉,账面上的锅炉已不是原来的锅炉;二是账无实有资产,账面使用年限已到,作报废处置,资产仍在用;三是由于资产调拨引起的账实不符。
石油企业上市以来,集团在全面建立落实各项制度、加强资产管理方面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有了显著的进步,但由于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本身的复杂性和历史遗留,现有管理体制不完善等因素的制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执行仍不到位,各专业中心与职能部门之间仍缺乏协调统一。固定资产的购建与运营管理涉及到多个专业中心和职能部门,各个部门职能不同,角度不同,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在实际运行过程中,部门之间缺乏很好的配合,事先控制意识不强,存在一定的漏洞和风险。
针对以上固定资产管理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做到账账、账卡、账实相符,保证信息完整准确,核算真实,为加强固定资产控制管理提供翔实数据。
通过建立权责清晰、分工明确、互相沟通、紧密配合的资产管理体制,为资产管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针对石油企业集团资产存放地点分散、资产管理涉及部门多、管理难度大等特点,成立专职或兼职的实物资产管理部门。主要对本企业所使用资产的实物形态进行管理,具体负责存量资产基础数据的管理,并加强与其他资产管理部门的配合,及时掌握和了解实物资产的动态变动情况;全程参与固定资产的投资至处置全过程,投资项目的审批、评估、决算等资产管理工作,参与本单位中长期投资规划、制订资产管理制度,进行资产运营分析;组织存量资产的清查盘点,监督检查、统筹各单位的资产管理,定期对各单位资产管理情况进行通报。使用单元的资产变动需在第一时间向实物资产管理部门申报,由其登记后转至财务及各管理部门,保证资产的变更步调统一,各部门账账、账实相符,维护资产的安全完整和保值增值。
由实物资产管理部门牵头,财务部门(负责维护ERP中的AM模块)、资产管理部门(负责维护ERP中的PM模块)、使用部门等相关部门组成清查小组定期不定期地进行盘点。根据盘点结果详细填写盘点报告表,并与AM及PM核对。发现账实不符的,应编制固定资产盘盈、盘亏表,设备使用部门发生变动的,应补办固定资产调拨单,并及时作出报告。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使用部门应查明固定资产盘盈、盘亏的原因,包括状态的改变、使用部门的改变等,提出初步处理意见,经有权人批准后作出相应处理。固定资产清查包括房屋建筑物、油品集输设施、运输设备、机器设备及其他设备。此外,还需将土地和在建工程列入清查范围,对盘盈、盘亏的资产进行技术鉴定,按规定程序进行处置,并上传到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更新AM和PM系统中的数据,确保固定资产账实相符。清查盘点结束后,实物资产管理部门应整理、汇总清查情况,查明固定资产的实有数与账面结存数是否相符,固定资产的保管、使用、维修等情况是否正常,并对清查盘点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查明原因,形成资产清查报告。对于清查中发现的资产内部存放地点或使用人等相关信息发生变化的,要出具“实物资产调整单”,对于盘盈、盘亏的资产,要出具“固定资产盘盈(盘亏)处理单”,履行相关审批程序后,交财务部门进行账务处理。
根据资产清查结果,同时借助固定资产数据集中核算模块,结合存量固定资产管理的具体需求,将固定资产卡片中的相关内容纳入系统,并将资产使用、管理部门、保管责任人、资产调拨、转移、报废以及实物资产的图片纳入集中核算系统,建立固定资产管理档案,实现统一固定资产账目、统一核算,通过软件实时查询全系统任何一项实物资产的相关数据信息,直接打印资产管理卡片、下载资产图片。固定资产管理档案主要包括各项存量资产的保管责任人、管理承诺书、管理卡片、图片、证照资料、建筑图纸、盘点、报废、毁损情况等资产管理内容,旨在对全部实物资产逐项建立数据和图片档案,将其作为会计资产价值核算的补充和延伸,与会计账簿相辅相成,为固定资产的动态管理提供初始依据。一是整理相关数据及图片,实地测绘制图。对全部固定资产逐项进行实地拍摄、测绘制图、账实核对,并记录各项资产规格型号、数量、品牌等重要信息,将资产的各项信息全部纳入固定资产集中核算信息系统。实地拍摄要做到全局与部分相结合,既包括资产组全貌图片,又包括分类资产图片,还包括单项资产图片。如加油站资产图片音像资料应包括加油站全貌图片、所属加油机图片、单台加油机图片、加油机标签(品牌规格型号)等内容。实地测绘制图指平面投影制图,要标明位置、刻度及比例尺,如加油站测绘制图包括占地面积、房屋、罩棚、加油岛等建筑物投影图、消防通道等虚拟标示图标。二是规范资产管理档案样本。区分不同资产管理单元和资产性质和类别,充分考虑了资产变动、更新及维护等情况,设计加油站资产管理档案、油库资产管理档案和办公资产管理档案等不同的模版,并制订出规范性文件,对资产管理档案编制的方法步骤、各类资产的数据项目内容、图片格式以及图片拍摄方法、测绘制图标准、软件的操作流程等各项具体工作作出了详细的规定,保证资产管理档案内容的规范和格式的统一,建立一套内容翔实、数据准确、直观明了、查阅方便的固定资产电子数据库。三是集团公司对各单位的资产管理档案进行了考核验收和综合评定,对部分单位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整改建议,并督促落实,确保了固定资产管理档案的编制质量。通过资产管理档案的建立,将资产的会计账目、实物资产明细表、资产实物图片、测绘制图信息和资产管理卡片登记册的相关信息有机地结合起来,保证了资产核算、保管信息的完整、准确和一致。
实现存量资产的动态管理,首先需要明确实物资产增减变动管理流程,规范固定资产的购建、验收、入账、交付使用、调拨、维修、更新、出租、出借、报废、盘盈、盘亏等事项的审批程序、交接手续、操作流程、各相关部门应提交的核算单据、资料以及核算方法等内容。同时,要求各实物资产管理单元完善实物资产管理台账PM,及时与财务部门的数据AM进行核对。未按要求履行相关审批程序和交接手续的实物资产,不得擅自变动,从而使实物资产的增减变动与财务资产核算实现实时链接,保证固定资产的账实相符。对于新增的资产或低值易耗品必须附验收单,更新的资产必须要有旧资产的处置方式方可付款。设置《废旧资产处置审批表》,经相关部门认证后将处置收入及时交入银行。对于未处置闲置的资产,实物资产部门、财务部门同基建部门共同管理,在处置和调用时须有三方人员签字。其次,严格执行定期全面清查盘点制度,了解资产变动状况,并及时对资产管理数据进行维护、更新。再次,以资产管理档案为依托,建立资产管理档案数据维护、更新制度,将数据的维护和更新作为资产日常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明确管理单元和资产管理员的责任,对变更资产和新增资产及闲置资产每月进行调查,及时补建、更新和维护资产管理档案;对处置资产账面处置与实物处置不同步的,要区别对待、分步进行销账,提足折旧实物资产继续使用的,可对残值先计提减值,待实物处置时再核销账面。在资产的整个运营周期,发生变动均实时拍照归档,不断提高和完善资产管理档案的质量和实用性,保证资产管理档案内容的完整,达到资产动态管理的目标。
对闲置不用或利用率不高的资产制定专门的制度和措施,鼓励并监督合理流动或参与市场经营,通过资产的优化配置,充分挖掘资产的效能,获取相应的经济利益。将资产利用率、资产租赁收入等指标纳入考核范畴。同时对账销案存资产加强后续管理,核定变价收入预算,跟踪监管,避免资产的流失。
建立资产运营分析制度,定期对资产运行情况和经营质量进行定量、定性分析,作出真实客观的综合评价,提高资产投资回报率。重点关注加油站的营率分析,准确把握加油站运营情况,及时分析暂时关闭加油站的原因,可以从加油站的销量、年租金支付额、运行费用、差价收入、可研报告销量等多方面进行分析。通过对资产投资和运营质量的分析,构建资产绩效考核机制,将资产管理状况纳入年度考核指标,变纵向考核为纵横结合考核,即对专业中心考核与对分(子)公司考核相结合,上级及同级实物资产管理部门、审计部门、监察部门具体负责资产管理的监督检查工作,检查监督各部门职责履行情况、实物资产的管理情况、资产定期清查制度的落实情况、资产管理档案的管理情况、资产数据的维护和更新情况等内容,每月随机抽点样本,检查账实相符程度,并及时通报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奖优罚劣,跟踪整改落实情况。
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是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企业的各级领导必须充分认识到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明确相关责任人的职责范围,将资产管理责任落实到人,定期考核责任履行情况,对固定资产加强动态管理,使得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有效、长足地发展。
会计集中核算即将事业单位的财务收支实行集中支付、统一开户、分户核算模式,是深化财政支出改革、强化预算约束、加强预算监督、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一项新举措,是融会计服务和管理监督为一体的新型会计管理模式。
长期以来,事业单位经费实行财政分配、单位包十、分散核算的制度。这种制度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有其适应性,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和完善,其弊端是显而易见的。实行会计集中核算主要是为了加强财政资金收支的管理和监督,规范财务管理和会计行为,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为构筑公共财政柜架、实现集中收度奠定基础,建立公开、高效、廉洁、务实的财政管理运行机制。
事业单立会计集中核算模式的实施,加强了对事业单位会计监督,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的透明度,使财政资金的使用由“暗箱操作”变为“阳光操作”,比如在提高会计信息喷量,力强会计监督,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效。但在实践中,目前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1、核算和财产物资的管理脱节千政事业单位的财产物资,除接受捐赠外,都是由财政资金支付所获得的,属国有资产,也是事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不少行政事业单位由于认识上的不到位,重钱轻物式的管理,或是对本单位的财产物资重购置轻管理,没有设卡建账,没有履行出入库登记手续,没有严格按资产管理制度定期盘点,财务核算部门与资产管理部门在管理上严重脱节。财务人员独立于核算单位之外,只是根据核算单位所提供的购建资料,对新购置资产进行人账核算,而无法对单位固定资产的使用状况、管理l青况进行掌握,也做不到定期清查与核对,极易造成账实不符和资产流失。财务核算与资产物资管理的脱节,最终必然会导致单位会计账表提供的会计信息失线、预算管理缺乏实行会计集中核算,改变了事业单位的财政I生资金分散管理现状,实现了财政l生资金的统一管理和集中收付。但由于我国目前的预算管理制度还不健全,政府各部门的财政性资金收支没有全部纳入预算管理,所以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强化单位的收支管理,提高部分财政l生资金的使用效益。同时,由于预算监督机制不健全,、审计等部门的监督职能还很薄弱,预算执行不力的矛盾相当突出。
3、标准不统一实行集中核算,尽管预算单位对资金的支配权不变,各单位的财务审批事项都由各单位负责人最终决定,但由于资金支付权移至会计核算中心,核算中心就必须对资金支出进行全面的监管,否则,核算中心就失去存在的意义。然而,现行经费开支标准远远落后于实际,各单位总会以各种理由要求会计中心作变通处理,所以会计核算中心执行起来较为困难。实行集中核算后,常出现某一支出项目预算单位请求支付与核算中心拒绝支付的现象,这是目前核算中心面临的急需解决的问题。
4、实行核算的工作人员综合素质不够实行集中核算后,会计核算中心代替了各预算单位的会计机构、人员和岗位,使一大批从事会计工作多年、有丰富经验的高素质会计人员离开会计岗位,转而从事其他工作,其业务专长得不到应有的发挥。同时,由于会计核算工作的局限性,会计核算中心的工作人员不可能熟悉每个单位的具体情况,有些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不高,出现一些不应出现的错误,使得一些必要的数据无法及时、准确地提供给会计主体单位。
1、将监控的制度完善,保证财产物资的安全要加强固定资产管理,财政部门要严格界定固定资产范围,使会计中心能够统一固定资产入账口径,应健全固定资产财务审核制度,严格规范预算单位固定资产核算,进一步完善固定资产报废处置制度。作为内部控制的一部分,账实相符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预算单位必须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基础工作,健全固定资产保管制度,做到入账验收,领用登记,保管账与实物相‘一致。会计中心要对固定资产进行定期全面清查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方法,及时掌握固定资产的变动晴况。
2、保证预算管理的质量部门预算的编制采用综合预算形式,需统筹考虑部门预算的各项资金,将预算内外资金全部纳入政府综合财政预算管理。此外,要进一步推行预算管理改革,扩大部门预算范围,制定出科学的、符合实际的限额标准,使预算细化到各个部门及各个项目。预算单位所有的财政支出都要严格按规定标准列入预算,预算一经审核批准,财政部门和预算单位都要严格按预算执行。财政部门要全过程监督管理各部门的预算编制、下达、资金拨付和资金使用的情况,并追踪问效,切实强化预算管理,为会计核算中心的运行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3、完善会计法律法规体系《会计法在修订时并没有涉及到会计集中核算问题,因此,有关部门应根据有关规定和实际情况出台相关的法规文件,就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合法性予以肯定,以便会计集中核算有法可依,充分发挥会计监督职能,规范会计行为,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保障会计集中核算制度规范运行。
会计集中核算主要是指在财务状况不变的基础上,成立会计集中核算中心,取消机关事业单位的银行账户、会计部门,并以会计集中核算中心为重点,集中办理机关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通过会计集中核算中心实行监督管理工作,是综合会计核算、监督、服务于一体的管理体制。同时,在当今财务管理体制的不断改革下,会计集中核算体制的实施可以规范财务管理的现状,加大对机关事业单位的资金管理力度,合理地利用财务资金,提高机关事业单位的资金效益,使财务管理状况更加透明化,为完善公开、高效、务实的财务管理制度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财务的收支票据是会计做账的基础,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并在会计集中审核制度的实行下,财务的收支票据需要经过审核才能进入核算中心,从表面上看,其合法性符合财务管理的要求,但进入核算中心的票据缺乏真实性的依据。例如:某些机关单位不合理的资金开支无法进行财务保障,为填补缺失的资金,通过开虚假票据套取资金,导致虚假票据的现象增多,使会计部门逐渐丧失了监管的职能。
机关事业单位在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后,固定资产与账簿信息不统一,而会计集中核算作为一种新型的财务管理制度,对机关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没有一定的了解,并且没有设立清查盘点部门,不能准确地向会计核算中心报账,造成固定资产与账簿信息不符的现象。同时,少部分机关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没有按照程序进行财产处置,极易导致固定资产的流失,甚至有的机关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的收益不入账,最终导致整体的财产亏空。
随着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不断推行,部分机关事业单位为了保住自身的经济收益,使不合法的财务收支现象逐渐增多,并在进行财务预算时不交预算外的资金,只交结算资金,同时为了避免会计核算中心的监督管理,部分机关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把下属部门作为生财之地,保留多余的账外资金,使会计集中核算出现了很多违法违纪的问题,限制了财政体制改革的发展。
在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实行后,大部分的机关事业单位都撤销了财会岗位,只保留了报账人员,并且对报账人员没有一定的职业技能要求,使得许多报账人员不了解会计业务,对财务账目信息做不到准确的核算工作。同时,由于现阶段大部分机关事业单位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而财政权都是由单位的领导决定的,并没有专门的监督管理部门,不能从根本上落实财务监督管理的职能。
随着各机关事业单位普遍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分离了机关事业单位的会计账簿、会计资料等,使其变成相互独立的个体关系,同时会计核算、会计监督管理职能也以会计集中核算为中心。但是根据国家的《会计法》第四条规定“单位负责人要明确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财务信息”,这就导致了会计集中核算制度与《会计法》相互冲突,与此同时,会计集中核算与相关的《审计法》不相一致,财务审计部门和监督管理部门都转变成了以会计核算为中心的审计机关,并且在落实审计工作后,都需要会计集中核算中心的配合,因此,会计集中核算制度是机关事业单位审计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现阶段会计集中核算中心的工作内容主要是资金的收支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又因核算人员对机关事业单位的内部财务管理不清楚,加大了会计人员的工作量,从表面上来看更像是记账部门,没有起到核算管理的重要作用。因此,会计集中核算中心应对财务的预算信息进行合理控制,根据单位的预算指标控制用款资金,并避免超预算用款现象的出现,从根本上完善核算中心的管理职能,落实核算中心的工作职责。
由于在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后,核算工作和监督管理都交由会计核算中心进行统一的管理,同时,在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实行下,并没有减少原来的预算,但随着财政体制的不断改革,对财务管理的职能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应重视财务管理工作,在做好基础的报账工作外,还需要加强预算管理、固定资产的管理,切实做好对账、盘点的工作,为会计核算工作提供重要的依据。
在会计集中核算中,财政部门需要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使核算中心可以明确固定资产的入账信息,因此,加大对财务管理的审核制度,做好固定资产的核算工作,完善固定资产的保管制度,做好核算入账的验收工作,在资金使用时有清晰的登记信息,并保障了账目信息与固定资产相一致。与此同时,采取抽查的方法对机关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进行管理,使财务信息更加透明化。
由于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实行,大部分机关事业单位忽视了报账人员的重要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会计集中核算的进展。因此,机关事业单位应加大对报账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了解单位的财务信息和收支票据的真实情况,履行好报账人员的职责任务,并制定切实可行的审报体制。同时,在保障会计工作质量的前提下,加强对财会队伍的建设,提高财会人员的整体素质,建立专门的财会监督管理部门,并定期组织财会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以此来提高财会人员的专业技能,保障报账人员以爱岗敬业的心态投入到工作中,将公平、公正、作为工作目标进行合理的财会监督,更好地发挥自身的职责任务。
由于会计集中核算制度是一种新型的财务管理形式,是在《会计法》之后出台的政策,并没有相关规定的会计集中核算内容。因此,根据实际情况完善会计法体系,要加大对会计集中核算的重视,规范会计的职责内容,发挥其监督管理的作用,使会计集中核算得到法律保障,促进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有序进行。
2.有利于强化预算车间的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实行集中核算可以加强对核算车间日常的财务管理,各车间所有开支在单位领导审核批准的基础上,再经会计核算中心审核后入账,从而保证各预算车间开支符合财务会计制度的要求,有多少钱,办多少事,专款专用,可以有效地防止资金相互挤占、挪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3.有利于加强资金使用的全程监督。实现会计集中核算后,对各车间、部门的账户取消,只在会计集中核算中心设置账户,实行统一管理,资金统一支付,加强了对资金使用的全程监督。
1.会计核算中心人员素质,是提高站段财务管理能力的先决条件。站段机构重组,管理格局发生变化,对会计人员如何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提出了严峻的考验。本着“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账”的十六字方针,会计核算中心对本中心12名财务人员及各异地车间报账人员集中进行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及会计知识的再学习,为集中管理下的统一核算提供了人员保障,为站段财务管理能力的提升提供先决条件。
2.集中核算下的财务监督,是提高站段财务管理能力有力保证。通过近年的案件来看,财务监督存在乏力现象。而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由于会计监督作用的阵地前移,使各单位的收支都通过会计中心的账户进行核算,在中心工作人员的监督下进行。一些异地车间违规违纪现象得到了遏制。这样,从源头上预防和遏制现象的发生。一方面,各异地车间遵守财经纪律的意识明显增强,一些超标准,不合理的支出明显减少,许多异地车间经常事先询问有关经济业务的合理性和合法性,或者有关具体会计事项的审批权限和办理程序,把一些不合理的财务支出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另一方面,通过会计人员的日常监督,严格按照有关财务管理的规定进行业务审核,拒付不合理,不合规支出,使得假票等违规现象日益减少。
3.集中核算下的业务流程,是提高站段财务管理能力的充分体现。会计集中核算是在单位财务自,资金所有权不变的情况下,采取“集中管理、统一开户、集中核算”的办法。对报账车间合理、正常的支出,凡票据正规,手续完备的,及时办理资金结转报支手续。对不合理,不合规的票据,则坚决拒付,同时耐心细致地做好解释工作,以严格支出管理,保证每笔资金都能按预算、按项目使用,从根本上杜绝了挤占、挪用现象的发生。
4.提高站段财务管理能力,降低核算中心潜在成本。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各异地车间取消了原来的会计岗位,所有的账务核算交由会计核算中心、各异地车间只保留1~2名报账员。现在会计中心的会计核算人员只有12名,极大地降低了核算成本,根据实际情况,简化了审批手续,提高了办事效率,满足了单位的需求。
1.会计核算与财产物资管理相脱节。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会计核算移至核算中心,但是对实物、资产等仍分散在各异地车间管理,事实上各异地车间也常常不安排具体的人员管理,造成会计管理职能难以深入,虽然强化了会计核算职能和监督职能,但弱化了会计管理职能。这种财产物资管理与会计核算相分离的情况势必使单位财产物资管理薄弱的问题更加突出,容易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
2.会计服务有所限制。会计核算集中后,拉大了会计人员与异地车间的距离,从客观上限制了会计人员深入现场、深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的机会,导致会计人员光埋头于会计核算,从而使会计信息为本单位管理、决策服务受到一定的限制。这在一定程度上致使核算中心成为“计算工具”的倾向,管理职能不能充分发挥。
3.缺乏全面的成本开支控制。尽管实行集中核算,但由于异地车间对资金使用有一定支配权,各异地车间财务支出的最初审批权仍在异地车间的主任手中,核算中心很难对支出的资金进行全面的事前、事中监督与管理。容易导致个别车间巧立名目随意改变资金使用用途。支出方面随意性仍然存在,预算对支出的控制和约束较为薄弱。
1.完善财产管理机制,确保财产物资的安全。要安排专人负责对异地车间财产的管理,核算中心应通过定期全面清查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方法,与异地车间财产管理员进行对账并进行财产清查,做到账实相符,及时掌握各异地车间国有资产的变动情况,核算中心应加大对单位财产物资的检查监督力度,最大限度地保证国有资产不流失。
2.会计中心转变职能,加强支出监督,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化。目前会计中心日常主要的工作是资金支付和会计核算,如果将会计中心作为一个记账机构是远远不够的,更要着重预算执行信息的反馈和控制。通过核对各部门、车间预算指标情况,严格控制用款进度,对预算指标实行即时控制,杜绝超预算计划用款。核算中心收到部门、车间支付申请后应确定是否可以支付,如何支付,然后才可以通知银行付款。会计核算中心要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彻底扭转将会计中心视作单纯的核算机构的观念。
固定资产是指单价在500元以上且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一般设备,单价在800元以上且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专用设备,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如图书、仪器、课桌凳等,不论单价多少,均应按固定资产管理。一般分为以下几类:土地、房屋、建筑物及附属设施; 教学仪器和标本模型;电教设备; 医疗器械; 交通运输工具; 生产设备;图书办公设备及家具;文体设备;它们是学校进行教学工作的必要条件,也是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学校所拥有的固定资产大幅度增加。随之而来的弊端也显现出来,如资产管理不规范、监管制度不完善、资产使用效率低等问题。因此,现阶段切实加强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加强会计核算,对促进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固定资产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完善管理体制;健全规章制度;摸清财产状况,明晰产权关系;建立科学的运行机制;合理配置固定资产;保证固定资产安全、完整、完好。但在实际管理中存在诸多问题。
由于受中考高考指挥棒的制约,中小学校重点都在抓教学质量,学校领导对固定资产管理没有重视,认为岗位可有可无,一般都安排年龄较大、身体健康状况较差、综合能力不太强、文化层次较低的人员从事固定资产的管理,其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慢,工作效率低,不能利用信息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有的虽然安排年富力强、综合素质较高的一线教师兼职管理,但这些人员的工作重点也是忙于教学和班主任工作,很少有时间和精力放在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上,同样达不到预期目的亚星·(中国)官方网站。
当前,学校对固定资产使用的责任机制和监督机制还不够完善,闲置资源和资源浪费现象严重,“重钱轻物”、“重购轻管”已是普遍的现象。不能按规定每年对其占有和使用的固定资产及时盘点。据调查,有的学校至今还没有一套完整的固定资产购置、验收、清查处置、报损等财产管理制度。如:固定资产采购缺乏采购计划,甚至没有明确的审批制度,盲目购置、重复购置的现象见怪不怪了;采购过程中定会导致自由采购、随意采购;采购后又无验收、保管等制度,造成资源的浪费。
根据中小学校会计制度规定,固定资产只核算原值,不计提折旧。学校固定资产的财务核算仅设置“固定资产”、“固定基金”两个对应的会计科目核算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动,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除了清理报废外,入账后数据一直不变。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能保持原有实物形态,但其自身价值却会发生减损,尤其是电子产品,像电脑等,随着科技的进步,几年内就会淘汰,对这部分损耗价值,在会计核算中并未核算,不象企业一样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这就致使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不符,并使资产负债表中的账面余额不能反映其客观情况,从而导致虚增净资产。这种会计核算方法既违背了会计核算的配比原则,也违背了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原则。
第三次科技把人类带入信息时代,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计算机得到广泛应用,现在城市很多中小学校都利用软件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与核算,起初固定资产管理员花了很大力气完成了固定资产初始化工作,但是后续工作却往往没有延续下去。实际上只是一个空壳,各种固定资产的变化数值却没有跟上。另外,各个中小学采用的固定资产管理软件各不相同,即存在清产核资时出现系统转换、数据转换的问题,又存在会计核算中心与各中小学之间固定资产软件对接、联网的问题。
随着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深入实行,学校固定资产增长速度非常快。为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更好地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城市中小学校和农村完全中学应配备一名专职的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农村初中校及小学根据实际情况,要配置廉洁奉公、责任心强、工作认真负责的同志担任资产管理工作,定期对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管理知识和业务水平,学习别人的先进管理经验,及时充电,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实现管理队伍的专业化、知识化、规范化。学校财务人员除做好日常核算工作外,更应适时、适度协助本单位领导管好、用好固定资产,发挥出固定资产的最佳效益。
科学的管理制度,是保证有效、合理使用固定资产的前提,是充分发挥其经济效益的重要保证。学校应根据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和有关制度以及自身实际情况制订相关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建立固定资产请购制度;加强固定资产验收保管制度;严格固定资产清查、报损制度;对设备使用、保管人员进行考核和监督,建立适当的奖惩制度、奖优罚劣。对责任心不强,工作失误,管理不善,造成损失和流失的,给予处罚。
在固定资产的计价方面,事业单位同企业一样,其固定资产投入使用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不管使用与否,都会发生各种损耗、折旧,资产价值也会随之减少,为如实反映这种价值减少的情况,应增设“累计折旧”科目,作为“固定资产”的一个抵减项目,将固定资产的损耗价值计入“累计折旧”。计算折旧可以根据固定资产的种类和性能,考虑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从而选择不同的核算方法。有条件的单位可以利用专用软件加强固定资产核算。建立详细的固定资产卡片,利用软件自动生成明细账,需要时,随时调用、打印,既保证核算的质量,又提高工作效率。这样既可以建立符合学校内部资金循环和价值补偿机制,又能达到其资产价值管理和实物形态管理的统一。
采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固定资产管理,实现管理的现代化、信息化。建立固定资产电子档案。建立详细的固定资产电子档案便于相关人员随时了解本单位固定资产的增减状况,使管理和监督工作进一步深化。现在各大城市中小学校均已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在这种新形式下,固定资产核算所使用的计算机及计算机软件均应由会计集中核算中心进行配置,建立全新的网络型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和运行机制。由会计核算中心统一购置网络版固定资产管理软件,软件安装在中心的服务器上,由会计核算中心设置每个中小学校的账套,统一设置操作员及资产监管人员,并赋予相应权限;统一设置卡片样式。中小学校财务室可通过网络登录固定资产软件,进行部门设置,录入固定资产卡片,经中心审核后方可记账。中心在进行固定资产记账时应审核报账单位是否附有固定资产卡片,并据以登记固定资产总分类账。中心应对每个重要操作过程有一个详细的规定或描述,以规范各项作业的操作,切实做到作业流程化、模板化。
学校应建立健全固定资产保管和养护制度。加强固定资产安全防护措施,做好防火、防潮、防尘、防爆、防锈、防蛀、防盗等工作。经常对固定资产进行养护;固定资产检修工作应做到及时、经常。对大型、精密、贵重仪器设备定期检测、校验,确保精度和性能完好,防止障碍性事故发生。对房屋构筑物应定期查勘、鉴定、修缮,确保使用安全;对精密、贵重以及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的仪器设备应制定具体操作规程,指定专人负责技术指导和安全工作,并对使用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和安全教育;购置大型精密仪器设备、文物、陈列品以及基本建设过程中形成的各类文件资料应及时收集、整理、归档,妥善保管;建立固定资产使用情况检查和考核制度,对长期闲置、利用率低下的固定资产及时进行合理调配,努力提高利用率。
总之,固定资产是中小学校国有资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公办学校建设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办好中小学校的物质基础,是保证教学、行政办公、生活后勤等项工作顺利进行的保证。如果会计核算中心对学校大量的固定资产核算管理到位,固定资产的利用率就会得到提高,就会加速固定资产更新资金的积累,促进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
商业银行提升财务核算和管理层次,是合理配置有限的财务资源、提高财务管理水平、规范财务行为、防范和化解财务核算风险的一大举措,也是财务管理体制的一项重大改革。农业银行财务集中核算制度的建立,为审计工作提供了有利的审计环境,同时也对审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适应新的管理体制,进一步强化内审部门的监督职能,本文就此进行一些探讨。
按照农行财务管理信息系统要求和财务集中改革的总体思路,财务集中需全部上收辖属机构的财务核算权,将内部相关本币财务收支项目的列账权全部上收至管理行财务核算中心,实行集中核算和支付管理,其辖属机构不再负责上述财务收支项目的核算职能。第一,推行财务集中核算管理,提升了核算层次。上收了支行的费用、固定资产、非结算应收款项挂账和营业外收支等财务列账权,上收了总务出纳和职工教育经费列账权,实行财务资金归口管理。被上收财务权的支行实行报账制形式,向集中行申请报账列支。第二,整合财务管理劳动组合,明确岗位和责任。第三,完善内部资产管理制度。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扩充了对资产管理的范围,增加了对固定资产的购置申请网上审批、自动计提折旧、资产减值准备等功能,同时,还加强了对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其他资产、基建项目管理和租赁类资产的管理。第四,统一同一核算中心的薪资管理制度。第五,完善财务审批制度,重建财务审批流程。第六,完善财务资金管理制度。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提供了加强对费用存款户管理功能,对财务资金实行“一户”归口管理。
财务集中核算后,仍执行现行财务管理审批流程、授权权限等,实行分级审批、分级管理。实行财务集中后,集中行对上收行的各项财务支出事项仍采用预算额度控制下的分项管理、监控使用原则。其主要特点是:
(一)内容完备、指标控制。财务集中核算的内容包括:备抵和固定资产类项目、部分损益类支出项目、营业外收入类项目、所有者权益类项目、应付及往来类项目、资产类项目。集中行要将上级行规定集中核算的内容和项目都纳入财务集中管理的范围,通过采用集中记账模式,将资本性支出和费用性支出控制在上级行下达计划额度内,并设定各上收行的预算额度。各上收行对本行固定资产、费用总额计划控制负责,上收行报销费用、计提折旧、摊销长期待摊费用时,将自动扣减计划额度,各上收行在计划额度内统筹、合理安排费用支出。
(二)分级审批、分级管理。对上收核算的各项资产,上收行负责对资产实物进行维护和保管,对资产实物的完整性和真实性负责,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全面的清理核实。对固定资产的盘盈、盘亏、报废等处置,由上收行提出申请,集中行核实确认后按有关规定处理。对待处理各种损失款、各项垫付款项、各项应收款项,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由上收行管理和处理,控制不合理资金占用。
(三)归口管理、统一核算。集中行负责对各行的财务事项集中进行核算。报账人员要确保网上提交的申请单与相关纸质单据的内容、金额、附件等一致。各上收行对上划账务建立明细台账进行管理,并按月与集中行下发的账户余额进行核对,财务负责人签字并加盖行章后,向集中行报送对账结果。
财务集中核算后,核算中心集中了各基层单位、部门的财务资料和信息,内部审计部门通过财务核算中心花费较少的审计成本就可以对各单位实施内部审计工作,有利于确定审计重点,有利于对被审单位财务管理状况进行宏观分析和全面评价;实施财务集中核算后,增强了资金使用透明度,有利于各单位依法理财,堵塞漏洞,使单位资金的使用管理由以前的事后监督转为事前的全方位和全过程的监督,从而有效地阻止违法行为的发生,杜绝不合理开支,提高财务信息质量;由于财务核算得到加强,财务监督职能得到强化,财务信息质量得到提高,从而有利于提高内部审计工作效率,降低内部审计风险。另一方面,财务集中核算后,随着财务监督力度的加强,一些单位违法违规的手段日益隐蔽,应对审计的手段也越来越多,内部审计工作面临着新的情况。
(一)审计客体发生了变化,增大了责任认定的难度。在会计集中核算制下,财务核算职能从基层行分离出来,资金载体发生了变化,内部审计部门与被审计单位之间增加了财务核算中心这一环节,因而审计对象由原来单一的被审计单位变为被审计单位与会计核算中心两个客体。审计部门在进行审计时,既要对上收行的收支及其有关经营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审计,又要对集中行财务部门财务核算工作的真实性、完整性进行审计,以全面评价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收支及其业务经营指标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核算工作虽然转移到了上收行财务核算中心,但依然享有财务收支执行权、财产物资管理权、收入的筹集权、支出的审批权,仍然是财务收支及有关经济管理活动的主体,也必然是被审计的主要客体。而核算中心成为审计的又一客体,是因为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核算、财务监督等职能都由财务核算中心完成,并行使会计资料档案保管权及资金管理权。因此在内审部门进行审计时,核算中心与被审计单位之间可能就一些财务核算责任问题相互推诿,内审部门要在两个客体间来回查阅和问询辨认,一定程度上增大了责任认定难度。
(二)审计查处费用违规问题的难度加大。财务集中核算后,费用总额的确定仍采取指标控制,集中行对上收行在费用指标之内的开支缺乏有效的制约机制,可能使上收行主观上形成这样一种观念:只要集中行批了费用指标就能用,至于怎么用,只要不突破指标就不是违规,于是计划指标、批复就成了保护伞、通行证。另一方面,财务核算中心对各单位的经济事项缺乏有效的监督手段,增加了审计难度。财务核算中心人员不参与各单位财务收支活动,对各单位具体工作和开支项目不十分清楚,在会计核算上往往只是注重审核其票据要素是否齐全、报销手续是否完整等形式要件,不能对其反映的经济事项的真实性以及相关的合法性等实质要件进行有效的监督,由此产生的违纪问题,给审计部门的查处增加了难度。
(三)审计准则规范滞后。财务核算工作从被审计单位分离出来后,由谁对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性作出承诺,由谁签证、如何签证,对此现行的会计准则、审计准则未能涵盖此类情况。在财务集中核算过程中,被审计单位原来的会计责任发生了一定改变,被审计单位原承担的全部会计责任中有部分转移到了核算中心,会计核算中心主要是对会计核算工作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对代管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负责,同时对会计资料的安全性、完整性负责,但会计责任主体还是被审计单位负责人。因此,内部审计工作要根据会计责任的变化情况对这些问题作进一步研究探索,同时更需要有关部门及时出台这方面的准则进行规范。
(四)对资产监督难以到位。实行财务集中核算后,上收行仍负责固定资产、低值易耗品的管理,集中行财务部门只作为集中核算的组织机构,进行日常的核算工作,而对上收行资产的实物管理并不介入。这样,有可能造成有些上收行对固定资产使用、保管不善,导致固定资产毁损和丢失;有些上收行处置固定资产,集中行也无法及时了解情况,不能及时办理相关的核算手续;有的上收行甚至年终结算也未进行财产清查,出现账实不符也不知道。由于固定资产的管理缺乏应有的相关控制程序,审计监督也难以到位。(五)现场审计难度加大。在过去“分级管理、分级核算”模式下,内审部门通过多年的经验积累,对财务现场审计已形成了一套科学、有效的审计方法。财务集中核算后,会计档案都由集中行集中管理,即使组织对上收行进行现场审计,由于能够调阅审计的会计资料寥寥无几,一方面使得审计人员难以把握审计的重点,另一方面,即使是发现疑点要进行查实,需要在上收行与集中行之间往返,既繁琐,时间跨度又长,审计的时效性不强。
(六)审计制度风险加大。实行财务集中核算还处于探索实践阶段,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有权威性的会计核算和内部审计的管理办法和操作规程,各行只是在借鉴其他商业银行或政府部门集中核算的基础上,结合本行实际制订相关制度,其科学性、严谨性难以得到保证。
实行财务集中核算后,农行内部审计部门应关注财务核算新的情况变化,打破常规,拓宽审计思路,调整审计监督的内容、重点、方法,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部门的监督作用。
(一)规范审计操作程序。审计部门在编制审计方案时,应把集中行财务部门有关财务核算的真实性、合法性和会计资料的安全性纳入审计方案。在下达审计通知书时,上收行还是审计通知书的主送单位,同时抄送集中行财务部门,并要求两者对各自的责任作出书面承诺。在审计过程中,既要对被审计上收行业务经营指标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评价,也要对集中行财务部门有关财务核算的真实性、合法性、会计资料的安全性进行评价。
(二)适时调整审计重点。实行财务集中核算,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对上收行财务收支的监督,规范了财务核算行为。审计人员应考虑财务管理体制的变化,审计重点应侧重审查内控制度的有效性、收入的完整性、支出的合规性和效益性、资产管理的安全性、集中行财务部门监督未涉及和监督不力等方面。应对被审计行收入的完整性重点审查,检查有无“坐支”现金、私设“小金库”的现象,有无将收入放在基层营业网点、食堂,或将资金进行体外操作、逃避财务部门监督;重点审查上收行有无用合法票据虚列支出,套取现金;对被审计行固定资产的购买、使用及报废情况进行审计,检查有无擅自购买、处置资产而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特别对那些尚未纳入财务集中核算的专项资金、账户应进行重点审查。同时,注意揭露由于决策失误、管理不善造成的严重损失浪费等问题。
(三)改进审计方法和手段。随着审计重点的调整,审计方法也须相应改进。一是要通过计算机辅助审计对被审计单位的资产总量进行100%的审查,重点对资产的购置、使用、报废等方面进行审查,以确认会计资料是否全面、真实地予以反映。二是通过账面审查,分析其不合常规的地方,再以此为突破口,以调查等方法入手进行审计。如针对其他支出有悖常理的地方,就要向被审计单位的其他人员了解情况,调查被审计单位与其他单位的经济往来等。三是从账户入手、追根溯源。在审计中留意支出的账号,并一一与被审计单位提供的账户核对,以此发现蛛丝马迹。四是向有关单位了解其掌握的被审计单位及领导的经济状况和廉洁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审计。五是充分利用审计资源,在审计准备阶段调阅被审计单位以前年度的审计档案,掌握被审计单位履行财务制度情况及单位经营状况,在此基础上重点掌握其各项支出性项目,与以前年度同比是否有异常,是否忽高忽低,并分析可能出现的情况。六是适时开展后续审计。为使财务集中核算制度得到严格执行,内审部门对审计发现的问题,要采取跟踪审计、审计回访等行之有效的措施,就被审计单位对问题的整改情况进行检查督促,并在适当时间向全行公开被审计单位关于问题整改情况的清单,说明哪些问题整改了、哪些没有整改以及没有整改的原因及责任,把整改情况置于全行监督之下,强化审计效果。对财务核算中心的审计与以往的财务收支审计相比,在审计内容、审计对象、审计方法等方面也都应有所不同。要采取以内控测试、岗位流程检查为主,会计资料审计为辅,核算中心审计和集中核算上收行延伸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具体实施过程中更多地运用观察法和查询法。
(四)把握违规违纪问题的责任划分。对纳入会计集中核算体系的单位审计时,在审计问题的定性上,与传统的会计核算形式不同的是,有些问题涉及到了财务核算中心,对此,审计人员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把握:一是财务支出的真实性由被审计单位负责。财务支出的真实性,主要是发生每一笔业务的真实与否,财务核算中心无法掌握,只能鉴别票据的真伪,而事项的真实与否应由被审计单位负责。二是会计核算业务的正确与否应由财务核算中心负责。因为财务核算中心的主要职责就是有关单位记账,进行会计核算。三是财务支出的合规性、合法性以及有关票据的真假,由被审计单位和财务核算中心共同负责。因为财务核算中心也有会计监督职能,支出是否合规合法以及票据的真假,除被审计单位要进行审核把关外,财务核算中心也有监督责任,而且财务核算中心本身也有一定的审批权限职能。因此,这方面有问题,两者都有责任。
财务核算中心成立后,多了一道财务监督环节,但其代替不了内部审计,不能理解为加强了财务监督,就可以削弱内部审计监督,要认识到由于资金载体的变化以及其带来的影响,更需要进一步强化内部审计监督。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内部审计时,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把握审计重点,进行结合审计。在财务集中核算体制下,财务管理与财务核算、财务监督职能分开,分别由被审计单位和核算中心承担相关责任。审计人员要加强对被审计单位在核算中心日常财务监督中涉及不到和没有监督到位的财务事项的审计监督。根据重要性审计原则,对被审计单位重大经济事项进行现场结合审计,进行相关事项的检查和审核。
(二)注重实物清查。由于财务核算职能的移出,被审单位会出现财务管理弱化的现象,尤其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是较为薄弱的环节,因此要加大对实物资产的现场清查力度。
会计集中核算,缩短了经费的在途时间,使财政教育经费不再经经层层划拨,经过财政拨付教育局核算中心,由核算中心直接将经费落实到学校,确保了资金的及时足额到位,保证教育各项事业发展。
通过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加强了资金的监管,将事后监督变为事前、事中监督,避免了教育经费被挤占、挪用和截留现象,会计核算职能从单位分离出来,能够相对独立的开展工作,行使监督职权,保证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另外,会计操作程序的统一及信息化工作的实施,也进一步提高了财务管理水平和会计业务工作效率。
核算中心所属各个学校,根据各自实际,编制年度预算。核算中心通过各个单位的预算,对单位报账的各项支出进行审核,有效地控制了单位的资金支出,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
由于会计核算中心只承担会计核算功能,而由具体资产使用单位实施资产的清查工作,有可能造成资产登记不实现象,引起资产流失。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会计核算中心负责完成会计核算、会计监督工作,对单位所有资金、账户、账务处理等业务行使监督、服务、管理等职能,并对会计资料档案进行保管。但学校享有财务收支执行权、财务支出的审批权,仍然独立的会计活动的主体。在这种情况下,谁是财政监督的对象,存在一些模糊的认识等。
教育部门教学设备及仪器等资产金额较大,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对单位的资产增减变动情况进行监督,并对学校固定资产的清查结果,对于盘盈、盘亏的固定资产申请报告进行分析,经批准后再进行资产的增减变动账务处理。如综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根据《山东省中小学财产物质管理暂行办法》,充分利用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健全资产的购置、验收、保管、使用、交接、维修等内部管理的制度,使资产管理更加规范化和科学化。定期组织资产清查,做到账账相符、账卡相符、账实相符,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为了更好地加强工程公司改制后财务管控的力度,切实提高资产质量和会计信息质量,监督执行公司的财务规定,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改善公司治理结构,推进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树立财务人员良好形象,工程公司于2008年4月,正式成立了财务报账中心(报账中心)、工程结算中心(结算中心)、分公司核算中心(核算中心)。
以“三个中心”财务管理的内控体系建设为契机,围绕改制后财务内控体系要求不断完善的出发点,对原有的管理规章和管理办法进行了梳理、整合、提升,制定了规范的工作流程,构建有效的财务管理体系,形成了“三个中心”外加资产管理和工资管理的财务管理模式,建立了良好的运行机制,极大地强化了成本支付与货币资金的管理,实现有限会计资源的优化配置,全面提高了财会工作的管理水平,对工程公司管理工作起到了核心支撑和保驾护航的作用。
报账中心实行“固定人员负责制”,采取“固定分工,双向互动,会计牵制,钱账分管”的模式。报账中心统一对报账的单据进行处理,明确会计人员的分工,加强与各非独立核算分公司的联系,双向互动,结合每一个非独立核算分公司的特点,对财务收支进行实时监管,及时、准确地进行控制。本中心为防范货币资金管理风险,采取了严格的会计牵制原则,报账会计的所有付款均由公司本部出纳统一在网上银行支付,实现钱账分管,极大地强化了货币资金的管理。
报账中心为加强对财务收支的监管,防范货币资金管理风险,采取了严格的会计牵制原则。报账中心认真规范各项基础工作,做好会计核算。在为全公司职工做好报账服务的同时,报账中心人员认真遵守工作流程,及时收集机关及各报账分公司的报销单据,审核整理后,按成本费用分类入账,正确运用会计科目,填制会计凭证,及时编制职工借款明细表和职工报账付款明细表,经过会计组长复核后,交给出纳付款,同时登记成本费用台账。报账中心人员还结合机关及各报账分公司的特点,对费用支出实施监管,随时向部门领导反映报账中发现的不合规、不合理的现象,以达到防范货币资金管理风险,强化货币资金管理的目的。报账中心加强与机关人员及各报账分公司的联系,双向互动,密切沟通,站在报账职工的角度想问题、办事情,实行无差错、人性化服务,及时准确地处理职工的报销单据,实时、迅速的付款,赢得了职工的好评,也为公司生产经营的正常运转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结算中心实行“首问负责制”,会计人员从工程结算开具起,一直负责欠款统计、回款统计、账龄分析、坏账核销及协助催收工程欠款等工作。同时进行工程成本的管理,对每一个工程建立总包、分包台账,细化成本的核算,统计各项成本费用的发生情况,进行详细的登记分析。此中心的每个会计人员在与公司业务部门接口并进行核算的财务管理工作中,都要作为第一责任人,及时解决问题,及时进行账务处理,登记表格,“全程全网,互相支撑,联合作业”。
结算中心负责工程收入的结算工作,对工程总包合同、工程审计定案值进行审核,及时制作工程收入的会计凭证。结算中心会计人员认真统计、填制工程总、分包台账;及时统计工程结算收入和工程结算成本,为经营状况分析提供相关的资料。规范公司的分包成本费用支出,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成本发生的监督控制机制,加强成本预算管理,侧重事前预算、事中控制,完善事后核算,严格奖惩措施,梳理付款流程,增强成本的管控能力。评估每项分包成本费用发生的合理性,重视成本补偿机制亚星·(中国)官方网站,对带来良好效益的重要成本支出优先支付,对于不是很紧急或带来效益比较慢的成本支出暂缓支付亚星·(中国)官方网站,对于不必要的成本支出预算进行消减。严格按照公司工程分包结算流程的规定来规范结算资料和结算流程,对工程结算成本支出的原始凭证、工程分包合同、付款说明进行审核,及时制作工程结算成本支出的会计凭证,登记、保管工程分包合同。
核算中心实行“Just In Time” 的工作运行模式,采用这种模式旨在消除一切无效劳动与浪费,实现有限的会计资源优化配置,全面提高财会工作的管理水平。
在核算中心进行核算的各个分公司当地设置出纳人员,其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均由核算中心来完成。核算中心进行完会计审核和会计制证后,各分公司出纳人员再进行付款。这样既可以发挥会计人员事中控制和事后核算的作用,又可以大大提高会计人员事前预算的能力,是加强财务管控、统一并规范会计核算标准、提高管理水平的先进模式。主要采用“扁平管理、平行运作、多向互动、多方牵制”的业务运作方式,即一人负责两个或两个以上分公司的财务核算工作,对多个分公司财务工作负责。
核算中心执行对分公司财务工作的监督职能,加强对分公司执行财会法律法规情况的政策指导和监督检查,切实保证公司各项财务管理规定的执行,协调各分公司财务管理事项,规范审批付款流程,与分公司经理形成监管合力,提高管控效能,推动各项财务制度的有效执行,强化公司内部控制,宣传财务管理规定,为公司财务管理的有效实施创造良好的氛围。
同时,核算中心最大限度地减少各分公司由于财务集中管理而增加的管理成本,尽可能提高工作效率。核算中心在财务工作中与分公司出纳人员、公司业务部、人力资源部、综合部等职能部室多向互动,相互沟通,密切合作,同时也受到公司各职能部室和分公司的多方牵制和监督。
核算中心统一对各分公司的账务进行处理,实现了公司本部对各分公司的资金收付全过程监管,特别是对支出的方向、结构、规模等方面的监督,把许多不合理的支出消灭在萌芽状态。各分公司的财务行为得到进一步规范,改变了过去资金使用上的随意性,增强了财务收支活动的规范性,避免了多头开户、多种账户、多渠道支出等现象的发生,提高了各核算单位自我约束、自我监督的自觉性。
核算中心为加强对财务收支的监管,防范货币资金管理风险,采取了严格的会计牵制原则,及时处理会计账务,在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环节,第一时间解决财务问题,预测财务结果,做好财务监督和控制,并合理分摊每个会计人员的工作量。
在企业材料采购、低值易耗品、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等资产的管理中,资产管理采取了如下措施:一是规范材料管理流程,明确采购取得、验收入库、仓储保管、领用发出、盘点处置等环节的财务管理要求,充分利用会计信息,强化出入库等相关记录,确保材料管理全过程的风险得到有效控制;二是各分公司根据各种材料采购间隔期和当前使用情况,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合理确定材料采购的日期和数量,确保存货处于最佳库存状态;三是公司加强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等各类固定资产的维护、检查、处置管理,不断提升固定资产的使用效能,确保固定资产处于良好运行状态;四是严格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账实、账表管理,及时、准确登记,强化日常借用管理,不定期进行实物盘点和现场检查,提高资产管理水平;五是根据公司情况加强对商标、软件使用权、土地使用权等无形资产的管理,促进无形资产有效利用,充分发挥无形资产对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作用。
资产管理得到强化后,对资产进行了全面的实地盘点清查,摸清公司家底,汇总盘点清查数据,及时给公司经理办公会汇报,完成公司改制后最大规模的资产清查,摸清了资产的使用状况。在资产管理上对新购置的资产及时入账,避免造成计提折旧迟延;对于申请报废资产,严格审核、检查,核对实物与账面是否一致,是否达到报废的标准,将资产回收后按估算价值进行处置,最大限度地利用资产的剩余残值。
三个中心自成立后,公司计划财务部就变革为以三个中心为支撑的财务管理部门,再加上原来的固定资产管理、工资管理等日常管理工作,公司新的财务管理模式就形成了。3年来,公司的“三个中心”财务管理模式运行良好,健全和完善了会计基础和各项资产管理,有效地履行了加强财务管控的职责,增强实施精细化管理能力,强化企业内部控制,突出财务监管职能,使公司财务管理工作上了一个新的台阶。